民事第二審程序和第一審程序有哪些不同?

一、民事第二審程序與第一審程序相比具有哪些特點?
1、適用的審級不一樣.第二審程序是由第一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審理對第一審不服而上訴的案件的程序.同一個案件的第二審法院和第一審法院是上下級的關系.同刑事的第三點
2、程序發動的原因不一樣.一審的發動是因為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法院對爭議案件的審判權,第二審程序的發動是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與法院行使法律規定的上級發揚對夏季法院的監督權.
3、程序設立的目的不一樣.一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民事權益.二審除了一審的目的之外還包括了實現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監督目的.
4、審理期限和方式不一樣.第一審案件法院必須開庭審理,二審的案件可以開庭審理也可以不開庭審理.審理的期限:一審期限是6個月,特殊情況可以延長,簡易程序為三個月.二審的期限為,對判決不服的為三個月,對裁定不服的為30天.
二、第二審程序與第一審程序的區別
1、案件的來源不同
一審是一審法院的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或自訴人提起自訴。二審是一審案件當事人的上訴或一審法院同級人民檢察院抗訴。
2、審理的對象不同
一審針對起訴書、自訴狀中指控的犯罪事實是否存在進行審理。二審針對一審尚未生效的判決裁定是否正確進行審理。
3、有權進行審理的法院不同
一審法院是按照級別管轄的規定,任何一級法院都可以審理一審案件。二審法院必須是一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
4、審理程序不同
一審必須開庭審理,符合條件的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二審可以采用開庭或調查訊問式審理,不能適用簡易程序。
5、審判組織不同
一審可以采用合議庭或獨任庭的形式,采用合議庭時,還可以有人民陪審員參加審理。二審只能采用合議庭的形式,且不能有人民陪審員參加審理。
6、處理結果不同及其效力不同
一審作出有罪或無罪的判決。一審判決不一定發生法律效力。二審作出維持原判的裁定、發回重審的裁定或直接改判。除發回重審、以及改判或維持死刑判決外,二審裁判馬上生效。
7、一審是每個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二審不是。
1、適用的審級不一樣.第二審程序是由第一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審理對第一審不服而上訴的案件的程序.同一個案件的第二審法院和第一審法院是上下級的關系.同刑事的第三點
2、程序發動的原因不一樣.一審的發動是因為當事人享有的訴訟權利和法院對爭議案件的審判權,第二審程序的發動是當事人行使上訴權與法院行使法律規定的上級發揚對夏季法院的監督權.
3、程序設立的目的不一樣.一審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糾紛,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民事權益.二審除了一審的目的之外還包括了實現上級法院對下級法院的監督目的。
三、審判監督程序和第二審程序的主要區別是什么?審判監督與第二審的區別
1、二審程序與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案件是不同的。二審程序審理的對象是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而審判監督程序的審理對象是人民法院已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既可以是一審法院的判決、裁定,也可以是二審法院的判決、裁定。
2、二審程序與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條件不同。提起二審只要上訴人不服一審判決就可以提起上訴;而審判監督程序提起,是人民法院院長 、人民檢察院 、上級人民法院發現已經生效的判決、裁定,明確違反法律的規定或確有錯誤,方可開始再審程序。
3、二審程序與審判監督程序提起的時間不同。二審是一審的繼續,上訴期限有一定的限制。審判監督程序除因發現新罪或將無罪改為有罪追訴時效以外,沒有期限限制。
4、二審程序與審判監督程序法院不同。二審人民法院必須是一審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監督案件,既可以由原審法院審理,也可以由原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審理,亦可以由更高的人民法院提審。
四、審判監督程序與第二審程序的區別
1、審理的對象不同。審判監督程序審理的是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它既包括已過法定期限沒有提出上訴、抗訴的第一審判決和裁定,也包括第二審判決和裁定;既包括正在執行的,也包括已經執行完畢的;而二審程序的對象只限于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第一審判決和裁定。
2、提起程序的主體不同。審判監督程序的提起主體為最高人民法院、上級人民法院、各級人民法院院長(須提交審判委員會決定)以及上級人民檢察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提起申訴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不構成提起主體;而二審程序的提起主體則包括由被告人、自訴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經被告人同意的近親屬、辯護人以及同級人民檢察院,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和他們的法定代理人針對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也可提出上訴。
3、提起的理由不同。處于維護生效裁判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對提起審判監督的理由,法律有嚴格的限制,必須是經過有權的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檢察院認真審查,有較充分的根據和理由認定生效裁判確有錯誤;而二審程序只要有合法的上訴或抗訴就能引起,不論上訴或抗訴的理由是否充分,第一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均必須依照二審程序進行審理。
4、提起的期限不同。提起審判監督程序一般沒有法定期限限制,只要發現生效的判決和裁定確有錯誤,根據實事求是,有錯必糾的精神,隨時發現,隨時糾正,任何時候都可以提起。當然,如果原判錯將有罪判為無罪而需要提起審判監督程序時,應受刑法規定的追訴時效期限的限制;而二審程序的上訴、抗訴,必須在法定期限內提出,逾期而無正當理由的,二審法院不予受理。
5、審理的法院不同。有權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案件的法院,既可以是原審的第一審法院或第二審法院,又可以是提審的任何上級法院;而有權按照第二審程序審判案件的法院,只能是原審法院的上一級法院。
6、量刑原則不同。按審判監督程序審判的案件,相當于重新審理,不論提起的主體如何,審理后量刑時,根據事實和法律規定,既可加重,也可維持或減輕;而二審程序審理后的量刑,如果是被告人一方提起上訴的,須適用上訴不加刑原則,只能維持原判或減輕刑罰,而不能加重刑罰。
簡單來說,民事訴訟當中的審判監督程序實際上就是再審的程序,審判監督程序和二審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由于目前國家賠償法沒有把民事錯判列入賠償的范圍中,所以可以嚴格約束和規范民事訴訟活動的法律制度顯得尤為重要,而審判監督程序在其中就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