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法律中規定單位可以作為證人?

一、法律中怎么規定單位能否作證人
法律中規定單位能作證人,根據我們國家《民事訴訟法》第72條當中明確的規定,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單位和個人都是有義務出庭作證的,所以按照這條法律當中的規定,有關單位的負責人應當支持證人出庭作證。
引用法規
[1]《民事訴訟法》 第72條
二、民事案件證人不作證可以嗎,法律上有哪些規定
處理民事案件時,證人可以不出庭作證,出庭作證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但是法律上并沒有規定拒絕作證要承擔法律責任,證人在出庭作證時需要表明其身份,不能旁聽案件的審理,要做到如實回答法庭的提問。
三、不能為保證人的是誰,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不得擔任保證人的情況如下1.國家機關不得為保證人,但經國務院批準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除外;
2.學校、幼兒園、醫院等以公益為目的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為保證人;
3.從事經營活動的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不得擔任保證人。
法律依據《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三條
機關法人不得為保證人,但是經國務院批準為使用外國政府或者國際經濟組織貸款進行轉貸的除外。以公益為目的的非營利法人、非法人組織不得為保證人。
【溫馨提示】
揚社會正義,助弱者維權,如果你有相關法律問題,比較緊急,請直接拔打電話或是點擊咨詢按鈕進行在線快速提問,幫助你更快的解決問題。
引用法規
[1]《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三條
四、哪些人可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可以作為證人出庭作證的人包括1、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2、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證人只能是自然人,單位或者組織出具的證明材料,只能以書證的形式出現,而不能以證人證言的形式出現。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并且查實以后,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
凡是知道案件情況的人,都有作證的義務。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
引用法規
[1]《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一條
[1]《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
五、小學生可以作證人嗎?法律有何規定?
如果該小學生智力是屬于正常的,并且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且可以對案件的相關以及自己的見證做出正確的表達,并且其表達和各方面生理年齡和心理特征都相符合就是可以成為證據的。
六、"證人不作證的法律規定"
根據《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第12條-14條的規定,行政復議的被申請人有以下幾種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不服,依照行政復議法和本條例的規定申請行政復議的,作出該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2、行政機關與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以共同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為共同被申請人;
3、行政機關與其他組織以共同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4、下級行政機關依照法律、法規、規章規定,經上級行政機關批準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批準機關為被申請人;
5、行政機關設立的派出機構、內設機構或者其他組織,未經法律、法規授權,對外以自己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該行政機關為被申請人。
引用法規
[1]《行政復議法實施條例》 第12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