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玩忽職守是否構成玩忽職務罪?
一、保安玩忽職守是否構成玩忽職責罪?
保安不能構成玩忽職守罪。玩忽職守罪的主體是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國家機關是指國家權力機關、各級行政機關和各級司法機關。下列幾類人員在執行公務時可認定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
1、在依照法律、法規規定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2、在受國家機關委托代表國家機關行使職權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3、雖未列入國家機關人員編制但在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保安只是公司的安保人員,不是國家機關公職人員,無法構成本罪,因為主體不適格。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條
二、玩忽職守罪的犯罪主體包括誰?
1、玩忽職守罪的犯罪主體必須是國家工作人員。
2、法律依據
根據《刑法》第八十三條規定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精神,所謂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在國家各級機關、軍隊、社會團體,全民所有制企業、事業單位中工作的人員,以及其他各種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所謂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是指根據法律規定,經人民選舉或受國家機關、軍隊、社會團體,全民所有制、集體所有制的企業、事業單位的委托、聘用,從事管理工作的人員。
全民所有制或集體所有制的企業、事業單位,將其全部或部分資產,發包給個人或若干人負責經營,其承包經營的負責人員和管理工作人員,應視為國家工作人員范圍。
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的企業、事業單位中從事生產活動的工人以及群眾合作經營組織和個體經營戶的主管負責人,不屬于國家工作人員范圍。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八十三條
三、玩忽職守罪的認定方法
(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規定的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
(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或者輕傷9人以上,或者重傷2人、輕傷3人以上,或者重傷1人、輕傷6人以上的;
(二)造成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的;
(三)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
(四)其他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情形。
四、玩忽職守犯罪主體是玩忽職責犯罪主體
下面是離婚后不讓探視孩子怎么辦的回答探望權,又稱見面交往權,是指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親或母親一方享有的于未成年子女探望、聯系、會面、交往、短期共同生活的權利。探望權從法理上看,是基于親權的一種派生權利,只要身份關系存在,探望權就應該是非直接撫養一方的權利。如果判決書、調解書或離婚協議規定了孩子的探視權,但在實際的履行中,一方或其父母以各種理由拒不讓另一方行使探望權,享有探望權的一方可通過所在地的居委會溝通協商,協商未果的話,可在收集相關證據的前提下,向人民法院提起侵權之訴。目但注意的是,法院強制執行一般只會采取排除妨礙措施,而不會對孩子的人身采取強制措施。【法律條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父母的探望權】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行使探望權利的方式、時間由當事人協議;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中止的事由消失后,應當恢復探望。上述如果沒有解決您的問題,可以咨詢聽律網網專業律師,為您提供專業法律解答。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八十六條
五、玩忽職守明知放任觸犯了什么罪呢?
玩忽職守放任違法行為屬于犯罪行為,會構成玩忽職守罪,可以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涉案情節嚴重的,也可以判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這項罪名與重大責任事故罪是有區別的,這兩種犯罪的客體不同。
六、玩忽職守是過失犯罪嗎,規定是什么
法律分析
玩忽職守是過失犯罪。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濫用職權或者玩忽職守,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