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積金賬號查詢
一、在上海,如何查詢公積金賬號?
上海公積金賬號查詢 步驟如下1.打開微信,輸入“上海公積金”,搜索公眾號,點擊“關(guān)注”;
2.進入公眾號,點擊“我的賬戶”,“查公積金賬號”;
3.進入“個人公積金賬號查詢”頁面,輸入相關(guān)信息。此時,注意第三方認賬機構(gòu)一定要選擇自己開過戶的,與在用手機號綁定的銀行。
4.信息填寫完整之后,點擊“信息校驗”,選擇“發(fā)送手機驗證碼”,輸入驗證碼,確定即可。不出一分鐘,你就可以收到告知你公積金賬號的短信。
二、在達州如何查詢自己的住房公積金賬戶?
既然繳納了住房公積金,那么你一定是有工作單位的,你有以下幾種方式可以知曉你的住房公積金賬戶的賬號1.到工作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直接問;
2.或者自行查找剛?cè)肼毮菐讉€月人力資源部門下發(fā)的公積金存折或公積金卡,上面都有賬號。
3.如果很不幸的你所在工作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也沒有留存你的賬號且根本沒有下發(fā)公積金存折或公積金卡,又或者你把折或卡弄丟了,那么,你也可以拿著你的有效證件(最好是身份證)到所在地的公積金管理中心問詢。
三、公積金交了多久能查到?
專業(yè)律師法律分析
初次交完公積金,一般是公積金扣款日為發(fā)薪日之后五日內(nèi)能在網(wǎng)上查到記錄的。職工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5%;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適當提高繳存比例。
法律依據(jù)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十八條
職工和單位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比例均不得低于職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的5%;有條件的城市,可以適當提高繳存比例。具體繳存比例由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擬訂,經(jīng)本級人民政府審核后,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批準。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十九條
職工個人繳存的住房公積金,由所在單位每月從其工資中代扣代繳。單位應(yīng)當于每月發(fā)放職工工資之日起5日內(nèi)將單位繳存的和為職工代繳的住房公積金匯繳到住房公積金專戶內(nèi),由受委托銀行計入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
引用法規(guī)
[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十八條
[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十九條
四、沒有公積金怎么辦,自己能辦嗎,去哪里辦,沒有公積金怎么辦理
1、單位如果沒有給員工交住房公積金的,可以向當?shù)氐墓e金管理中心投訴,讓公積金管理中心責(zé)任限期繳納,仍不繳納的,可以申請強制執(zhí)行,具體如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例的規(guī)定,單位不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或者不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shè)立手續(xù)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zé)令限期辦理;逾期不辦理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
2、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例的規(guī)定,單位逾期不繳或者少繳住房公積金的,由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責(zé)令限期繳存;逾期仍不繳存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如果單位繳納公積金有困難的,需要先報備,具體如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二十條單位應(yīng)當按時、足額繳存住房公積金,不得逾期繳存或者少繳。對繳存住房公積金確有困難的單位,經(jīng)本單位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工會討論通過,并經(jīng)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審核,報住房公積金管理委員會批準后,可以降低繳存比例或者緩繳;待單位經(jīng)濟效益好轉(zhuǎn)后,再提高繳存比例或者補繳緩繳
引用法規(guī)
[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三十七條違反本條
[2]《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三十八條違反本條
[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二十條
五、住房公積金賬戶的查詢方式
公積金查詢信息項目主要包括包括個人總帳信息、個人結(jié)息對帳單信息、個人明細帳信息、公積金管理部門信息等等。公積金賬戶的查詢途徑有一下幾種:
1、持卡在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各管理部查詢機查詢;
2、撥打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客服電話12329,通過自動語音系統(tǒng)查詢;
3、登陸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網(wǎng)站個人住房公積金查詢查詢;
4、持卡在銀行設(shè)置的查詢機終端查詢;
5、撥打銀行客服電話查詢;
6、登陸銀行網(wǎng)上銀行查詢;
7、還可以在微信上查詢。
《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第十三條
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yīng)當在受委托銀行設(shè)立住房公積金專戶。單位應(yīng)當向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辦理住房公積金繳存登記,并為本單位職工辦理住房公積金賬戶設(shè)立手續(xù)。每個職工只能有一個住房公積金賬戶。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應(yīng)當建立職工住房公積金明細賬,記載職工個人住房公積金的繳存、提取等情況。
引用法規(guī)
[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 第十三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quán)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