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家庭法律咨詢及解答
![婚姻家庭法律咨詢及解答](https://p2.tinglv.cn/202308/15/d79fce65c6475af3.jpg)
一、婚姻糾紛如何維權?勞動糾紛如何取證?
1、你要先從上海勞動保障網上下載仲裁申請書,填寫好,并按照要求準備證據材料,提交到企業所在地的勞動仲裁受理窗口。
2、仲裁收件后會在一周左右的時間給你發開庭通知,你要按照要求的時間到庭。無需繳納仲裁費,現在仲裁是免費的。
3、從仲裁正式被受理到裁決作出一般60天之內就能完成。在此期間,開庭的時候你必須出庭或委托家人或委托律師出庭;如果你這一方沒人出庭的,不能讓仲裁直接走流程,而是視為你放棄仲裁了。
4、已經通過勞動監察的訴請不能再主張勞動仲裁,兩個維權途徑不能同時走,但監察時你沒提出的訴請還是可以通過勞動仲裁維權的。
二、民法典中關于彩禮的規定是怎樣的?
1、男方當事人可以通過相關轉賬記錄、給付彩禮的視頻等證據來證明自己有給付給女方彩禮,以此解決女方在法庭上不承認彩禮的問題。如果男女雙方還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雙方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但還未共同生活;男方因婚前給付彩禮錢,而導致生活困難的,應當返還彩禮。
2、根據《民法典》規定,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第五條
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
(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
(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給付并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
適用前款第二項、第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
引用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 第五條
三、美容糾紛責任的確定依據是什么?
專業分析美容服務是一種合同法律關系,是一種服務合同。所謂服務合同是指雙方當事人約定,一方依他方要求完成一定服務行為或客觀特定的服務活動,另一方須支付服務報酬的一類合同。在美容服務當中,如果美容機構的行為不是通過約定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違約行為。因違約而產生的美容糾紛,賠償范圍是返還醫療費用。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九條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主要有(一)停止侵害;(二)排除妨礙;(三)消除危險;(四)返還財產;(五)恢復原狀;(六)修理、重作、更換;(七)繼續履行;(八)賠償損失;(九)支付違約金;(十)消除影響、恢復名譽;(十一)賠禮道歉。法律規定懲罰性賠償的,依照其規定。本條規定的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溫馨提示】如果以上回答沒有找到你滿意的答案,可點擊咨詢按鈕與律師一對一在線咨詢,我們將為您更加詳細的解答所遇到的法律問題。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九條
四、離婚糾紛能否特別代理,法律上如何認定?
律師解答
離婚糾紛不能特別授權代理。
一般情況下,在離婚案件中,律師代理權是一般代理。
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時,是否準予離婚應以夫妻感情是否確已破裂為區分的界限。
為了讓法官更好地了解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所以很多事實情況當事人最具有發言權。
若由代理人的代理律師代其做判斷,對雙方當事人都不合理,甚至容易激化矛盾。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規定,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二條
離婚案件有訴訟代理人的,本人除不能表達意思的以外,仍應出庭;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的,必須向人民法院提交書面意見。
【溫馨提示】這是根據當前問題的經驗總結,不同地區的法院在審判尺度上有細微差別,辦理案件一定要選擇專業的律師,點擊快速咨詢,與律師一對一溝通法律訴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二條
五、門窗合同糾紛如何解決?民法典是怎樣規定的?
和解、調解、仲裁、訴訟。合同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以下幾種
1.當事人應本著“互諒、互讓”的精神,自愿協商解決。糾紛發生后,當事人應把“協商”作為解決糾紛的首選途徑。
2.第三人居中調解。合同發生糾紛,當事人可以請協議條款約定的單位或人員居中進行調解。
3.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如果不愿意協商、調解或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仲裁或訴訟。
4.向人民法院起訴。合同發生糾紛后,當事人自行協商、調解不成的,合同中又沒有仲裁條款,事后又沒達成仲裁協議的,則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如果手里沒有合同,則需要尋找另外的證據,如證人證言、或者錄音錄像等。或者出示證明已經履行義務且對方接受的證據,都可以幫助法院判斷合同是否存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六十三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