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款拖欠起訴時效
一、客戶拖欠貨款怎么起訴,有沒有法律規定
法律分析
客戶拖欠貨款,債權人要起訴的,首先應當確保債權仍在訴訟時效期內,之后可以準備起訴狀、欠條、催款通知等相關證據,向債務人所在地法院起訴。法院受理立案后,交納訴訟費用,等待開庭。債權人在提起訴訟之前,還可以申請訴前保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二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二條
二、拖欠貨款超過4年還能不能起訴,有哪些相關規定
拖欠貨款超過4年還能起訴,但一旦對方提出訴訟時效抗辯便會敗訴。起訴只須符合下列條件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欠款不還起訴需要的材料,具體如下
1、借據;
2、收據;
3、欠條;
4、付款憑證等證據,以及向人民法院起訴時需要遞交的起訴狀、身份證明材料。
起訴的證據包括哪些
1、當事人的陳述;
2、書證;
3、物證;
4、視聽資料;
5、電子數據;
6、證人證言;
7、鑒定意見;
8、勘驗筆錄。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溫馨提示】遇到法律問題,建議盡快找專業律師咨詢,聽律網網作為您身邊的法律服務平臺,凝聚高效率、服務評價好的專業律師團隊,直接在線咨詢我們,省時省心!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
三、一個客戶一直拖欠貨款已經兩年多了,應該去哪里起訴
1、可以通過向法院起訴要求還款,法院會依法做出判決
2、勝訴之后,如果對方拒絕履行的,勝訴方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也可以由審判員移送執行員執行?! ?br>
3、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后,會依法查詢債務人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
4、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采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采取限制出境,在征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四、客戶拖欠貨款該如何起訴
寫一份起訴狀到法院,但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民事起訴流程如下
1、起訴
即向有管轄權的法院立案庭遞交訴狀。
2、立案審查
符合立案條件,通知當事人7日內交訴訟費,交費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條件,裁定不予受理。
3、排期開庭
提前3日通知當事人開庭時間、地點、承辦人;公開審理的案件提前3日進行公告。
4、開庭審理
宣布開庭,核對當事人身份,宣布合議庭成員,告知當事人權利義務,詢問是否申請回避。
5、宣判
同意判決,當事人自動履行裁判文書確定的義務或向我院告訴庭提出執行申請;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區分對待
裁定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判決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一)原告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職業、工作單位、住所、聯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聯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三)訴訟請求和所根據的事實與理由;
(四)證據和證據來源,證人姓名和住所。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一條
五、拖欠工程款2個月以上能起訴嗎,具體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專業分析1、視情況而定。工程欠款一般是民事糾紛,不會上升到刑事犯罪的。但如果工程款是工人工資、或拖欠工程款已經由法院判決且未履行則可能分別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和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
風險提示工程款被惡意拖欠的相關注意事項
2、一是交涉、要回要及時。交涉、要回的方法很多,口頭的、書面的都可以,尤其是在通信、交通日益發達的今天,及時交涉、要回,就有機會早日解決問題,就能減少施工企業可能遭受的損失,而且還有利于繼續履行合同;二是收集證據要及時。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