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造貨幣,構成犯罪!法律有哪些規定?
![變造貨幣,構成犯罪!法律有哪些規定?](https://p2.tinglv.cn/202309/18/0d2c99d8d4674806.jpg)
一、變造貨幣,構成犯罪!,法律有哪些規定
根據我國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的規定,變造貨幣,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所謂“變造貨幣”,是對真貨幣采用剪貼、挖補、揭層、涂改、位移、重印等方法加工處理,改變真幣形態、價值的行為。
按照司法解釋的規定,變造貨幣的總面額在二千元以上不滿三萬元的,屬于“數額較大”;總面額在三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李某涉嫌變造貨幣總面額3100元,如果最終被定罪,可能會面臨六到十個月的刑罰。
【法律依據】
《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變造貨幣,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一百七十三條
二、變造貨幣犯罪的法律判定有哪些標準
適用本罪時應注意區分變造貨幣罪與偽造貨幣罪的界限變造貨幣與偽造貨幣是不同的,變造貨幣是在貨幣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處理,以增加原貨幣的面值,偽造貨幣則是將非貨幣的一些物質經過加工后偽造成貨幣,有的偽造貨幣的行為要利用貨幣,如采用彩色復印機偽造貨幣的。變造的貨幣在某種程度上有原貨幣的成分,如原貨幣的紙張、金屬防偽線等。偽造的貨幣則不具有原貨幣的成分,如將真實的金屬貨幣熔化之后鑄成新幣。變造貨幣的犯罪受到其行為方式的限制,變造的數額遠遠小于偽造的貨幣的數額,而且變造貨幣的犯罪是在真實貨幣的基礎上進行加工處理,行為人為此還須先行投入一部分貨幣才能進行變造貨幣的犯罪;其牟取的非法利益往往小于偽造貨幣的非法所得利益。而偽造貨幣的犯罪有的是成批、大量地“生產貨幣”,社會危害性相對變造貨幣要大得多。
本罪最高刑為10年以下,而偽造貨幣罪最高刑為死刑,因此正確區分兩罪十分重要。區別點為
(一)“變造”,是在原貨幣基礎上加工處理使其虛假增值,“偽造”則系無中生有,將非貨幣物質加工為貨幣。
(二)變造后的貨幣,有原幣成份;偽造的則沒有,或完全改變形態,如將真實金屬幣融化鑄為面值更大的貨幣;
(三)變造假幣一般要投入原幣成本,數量也不很大,而偽造則可以大量進行,危害更大,因此處刑不同。
三、最高法關于變造貨幣犯罪規定解釋的詳細情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2000.
9.
8 法釋[
2000]26號)
第七條 本解釋所稱“貨幣”是指可在國內市場流通或者兌換的人民幣和境外貨幣。
貨幣面額應當以人民幣計算,其他幣種以案發時國家外匯管理機關公布的外匯牌價折算成人民幣。《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2001.
5
二十、變造貨幣案(刑法第173條) 變造貨幣,總面額在二千元以上的,應予追訴。
引用法規
[1]《關于審理偽造貨幣等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七條
[1]《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經濟犯罪案件追訴標準的規定》 第173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