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訴訟中取錢的合法性問題及相關規定
一、離婚訴訟中要求對方支付費用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
起訴離婚一般是可以要錢的,可以由原告方預交相應的訴訟費用。依據我國《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規定,原告方到人民法院起訴離婚的,要按照規定繳納訴訟費,人民法院會通知原告交納案件受理費,如果原告接到通知次日起7日內不交納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訴處理。
法律依據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二條
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通知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反訴案件由提起反訴的當事人自提起反訴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
上訴案件的案件受理費由上訴人向人民法院提交上訴狀時預交。雙方當事人都提起上訴的,分別預交。上訴人在上訴期內未預交訴訟費用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在7日內預交。
申請費由申請人在提出申請時或者在人民法院指定的期限內預交。
當事人逾期不交納訴訟費用又未提出司法救助申請,或者申請司法救助未獲批準,在人民法院指定期限內仍未交納訴訟費用的,由人民法院依照有關規定處理。
引用法規
[1]《訴訟費用交納辦法》 第二十二條
二、"離婚訴訟中的法律程序及相關規定"
律師解答
被別人起訴通常可以離婚,我國實施婚姻自由的婚姻制度,公民有結婚自由,有離婚自由。
一方面,夫妻選擇協議離婚的,可以攜帶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共同簽署的離婚協議書到結婚登記地的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
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是自愿離婚并已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發給離婚證。
一方對離婚反悔的,可在30日內撤回離婚申請。
另一方面,夫妻選擇訴訟離婚的,可以攜帶雙方的身份證、戶口本、結婚證、起訴狀向所在轄區的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
未判離婚雙方分居又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法院應當準予離婚。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夫妻雙方自愿離婚的,應當簽訂書面離婚協議,并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登記。離婚協議應當載明雙方自愿離婚的意思表示和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八條
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愿離婚,并已經對子女撫養、財產以及債務處理等事項協商一致的,予以登記,發給離婚證。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夫妻一方要求離婚的,可以由有關組織進行調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當準予離婚
(一)重婚或者與他人同居;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經人民法院判決不準離婚后,雙方又分居滿一年,一方再次提起離婚訴訟的,應當準予離婚。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六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八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千零七十九條
三、法院判決離婚時,雙方應如何處理分割財產問題?
被起訴離婚沒有被凍結的,可以自由取款。由于銀行不向公民個人提供他人的賬戶信息查詢,包括配偶的,涉及個人隱私,那么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法院向銀行查詢另一方的銀行存款余額,以及存取款的交易明細,記錄期限沒有規定。
四、離婚起訴費用離婚訴訟收費標準及可能產生的費用
起訴離婚,原告是需要預交案件受理費的。所以起訴離婚收費嗎是必定的, 離婚案件按規定,每件10-50元;如果涉及分割財產,財產的總額不超過一萬元,不另收費用,超過一萬元,超過部分增收1%作為訴訟費;該訴訟費由誰承擔,在案件結束時,由人民法院確定。家庭財產案件征收的費用,按雙方爭議財產的價值計算訴訟費,價值在1000元以下,每件50元,1000元至5萬元,按4%征收,即標的×
4%+10元;5萬元至10萬元的,按3%征收,即標的×
3%+510元;
五、離婚起訴要收費嗎?
對于離婚起訴要收費嗎,離婚起訴要收費嗎,離婚起訴費用這個問題,解答如下起訴離婚,原告是需要預交案件受理費的。所以起訴離婚收費嗎是必定的, 離婚案件按規定,每件10-50元;如果涉及分割財產,財產的總額不超過一萬元,不另收費用,超過一萬元,超過部分增收1%作為訴訟費;該訴訟費由誰承擔,在案件結束時,由人民法院確定。家庭財產案件征收的費用,按雙方爭議財產的價值計算訴訟費,價值在1000元以下,每件50元,1000元至5萬元,按4%征收,即標的×
4%+10元;5萬元至10萬元的,按3%征收,即標的×
3%+510元;如果以上沒有解決您的問題,歡迎到聽律網網咨詢,為您提供專業的律師服務。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