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失業保險補償

一、單位不繳失業險,是否有義務補償職工損失
失業保險金是失業保險經辦機構支付給失業人員,用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提取的資金,是最主要的失業保險待遇。如果被公司解雇了且失業保險繳納滿一年及以上可以申請領取失業保險金,失業保險金額度為保險所在城市最低收入金額的80%,領取時限為,交1年領4個月,一年以上每加一年多領2個月。最長24個月。在領取失業保險的時間內,養老保險被暫停,醫療保險由國家幫你繳納。
二、失業保險怎么賠償,是怎么定的
1、失業保險的賠償標準都是當地人民政府自行確定的,一般情況下是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確定的,而且失業以后也不是可以一直無期限的領取。類似于參加失業保險剛滿一年,還不滿兩年的領取失業保險金的期限是三個月,失業保險金的領取期限最長是24個月。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失業保險條例》第十四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 (二)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 (三)已辦理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按照規定同時享受其他失業保險待遇。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 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失業保險條例》 第十四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五條
三、企業破產,員工失業,如何補償,程序怎么走,去哪領取補償金
1、企業破產的,勞動合同應當立即終止,用人單位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向勞動者出具勞動合同終止的證明,以及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合同終止
(一)勞動合同期滿的;
(二)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
(三)勞動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蹤的;
(四)用人單位被依法宣告破產的;
(五)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或者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
(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終止勞動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2]《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六條
[3]《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八條
[4]《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六條
[5]《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6]《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一條
[7]《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8]《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四條
[9]《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七條
四、有失業保險金了離職員工還有經濟補償嗎
您好,對于您提出的問題,我的解答是, 有,兩個不沖突,可以同時領取經濟補償金是單位解雇職工,對職工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的補償失業金是對被動失業參保人員的救助金單位解雇或者因為單位有《勞動合同法》第38條違法用工情況辭職的,都可以要求單位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符合失業金領取條件的,在離職后去社保局辦理失業登記,可以領取一定期限失業金《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
(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引用法規
[1]《勞動合同法》 第38條
[1]《勞動合同法》 第47條的標準支付經濟補償金符合失業金領取條
[1]《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五條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
五、辭退員工有失業保險還要補償嗎
用人單位提前30天書面通知辭退,可不需要支付一個月的代通知金。但經濟補償金還是要支付的,如果用人單位違反勞動法辭退勞動者的,要兩倍支付經濟補償金。1.勞動合同履行中,用人單位解除與勞動者合同,應當遵循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三十九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否則屬于違法解除合同。
2.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六條、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規定解除合同,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其中按第四十條規定解除合同,還須提前30天書面通知或者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代通知金。
3.用人單位按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二)至(六)款規定解除合同,可以要求勞動者賠償直接經濟損失。
六、失業保險怎樣補償
失業保險金,是指失業保險經辦機構依法支付給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費用,是對失業人員在失業期間失去工資收入的一種臨時補償,目的是為了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需要。1、具備下列條件的失業人員,可以領取失業保險補償金,并同時按規定享受其他各項失業保險待遇
1、 按照規定參加失業保險,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的;
2、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
3、已依法定程序辦理失業登記的;
4、有求職要求,愿意接受職業培訓、職業介紹的。
七、農業合作社被征收,停業損失補償沒有嗎
農業合作社被征收,說沒有停業損失補償,是真的嗎?家住山東濰坊的王先生,
2005年跟村里兩個村民合伙建了農業合作社經營菌類種植、銷售。合作社是在三家承包地上建設的,有合法的營業執照,占地面積約6畝。一年的經濟效益大概在七八十萬。去年8月份就公告因為修高速路要征收,但是補償問題一直都沒有談好。因為征收方的說法是合作社不是企業,被征收沒有停業損失補償。
王先生不能接受,自己明明有合法營業執照,為什么不能享受停業損失補償?更可氣的是,明明自己是法定代表人,征收方卻不跟自己談補償,而是跟另外兩個村民溝通補償的事情。
像王先生這樣在農村搞合作社經營的現象很普遍,很多人對于合作社屬于什么性質也是一頭霧水。這也給征收方想壓低征收補償價格鉆了空子。那么到底農業合作社屬于什么性質的單位呢?是否能享受停業損失補償呢?還有征收補償沒有法定代表人簽字是否有效呢?即明拆遷律師接下來就為大家進行詳細的分析。
八、公司搬遷不去有失業險和補償金嗎
公司搬遷不一定有失業補償。如果是同城搬遷,員工主動辭職的,則沒有失業補償。如果是搬離現在所在城市員工要求解除勞動合同的,則如果所在單位和本人已按照規定履行繳費義務滿1年,且有求職要求已依法定程序辦理失業登記的,則可以獲得失業補償;因為這種情況屬于訂立合同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無法繼續履行合同,這種情況解除合同的屬于勞動者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
【法律依據】
《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失業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保險金
(一)失業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繳納失業保險費滿一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的;
(三)已經進行失業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
引用法規
[1]《社會保險法》 第四十五條
九、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補償方式是怎樣的
《社會保險法》第49條第1款規定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參照當地對在職職工死亡的規定,向其遺屬發給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支付。
從此規定中可知,失業人員在領取失業保險金期間死亡的,可以比照當地對在職職工死亡的規定;
對其遺屬發給一次性喪葬補助金和撫恤金進行補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死亡失業人員的直系親屬不因供養人死亡而斷絕生活來源。
引用法規
[1]《社會保險法》 第49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