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工商戶合伙糾紛處理指南
一、發生了個體工商戶合伙糾紛怎么處理?
一、發生了個體工商戶合伙糾紛怎么處理?發生了個體工商戶合伙糾紛可以通過協商訴訟調解仲裁方式解決。合伙糾紛案件需要根據雙方當事人所提交的證據,還有就是案件審理的情況來進行處理。(一)合伙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明確,各合伙人承擔債務的份額容易確定,合伙人之間爭議不大的,在審理個人合伙對外債務案件時,可以一并確定合伙各方應承擔債務的份額,但在裁判文書中應明確各合伙人之間承擔的是連帶責任;如合伙人之間對如何分擔債務爭議較大,將合伙組織對外債務與合伙內部債務糾紛一并處理不利于案件及時審理的,可以分開審理。
(二)償還合伙債務超過了自己應當承擔數額的合伙人或者部分合伙人對外承租了全部合伙債務后,在向其他未承擔合伙債務的合伙人行使追償權時,其他合伙人均應列為訴訟當事人。
(三)對合伙經營期間帳目的核實,應堅持“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由提出主張的一方當事人舉證,在受理案件前盡可能要求當事人清算。在訴訟中核實合伙帳目,可采取以下方式
1、在審判人員的主持下,由各方當事人對所提供帳目單據逐一審核。
2、法院將當事人提供的帳目單據委托審計部門進行審核。
3、當事人自行委托審計機關對帳目進行審核。法院對當事人自己或者審計機關對帳目的審核結果應進行審查。當事人對審核結果無異議的,可予認定;對審核結果雖有異議,但又提不出相反證據的,對其異議不予支持。二、自然人之間在合伙合同中約定一方提供資金并收取固定回報的,如何確定其法律關系性質?共同承擔風險是合伙法律關系成立的必要條件,是合伙法律關系區別于借款等法律關系的關鍵要素。自然人之間約定共同承擔風險的,應認定為合伙法律關系。自然人之間約定一方提供資金并收取固定回報的,一般應認定為借款法律關系,但雙方通過實際履行行為達成共同承擔風險的合意,變更了合同約定的,仍應認定為合伙法律關系。在當代的社會,大多數人可能對個人之間所存在的合伙發生一些糾紛之后如何來處理并不是特別了解,實際上我們國家法律法規所規定的合法的處理方式無非就是調解,仲裁,訴訟。如果要出眾的話,到人民法院來提出民事起訴狀,然后由人民法院作出判決。
發生了個體工商戶合伙糾紛怎么處理?
借貸關系與合伙關系如何區分民間借貸,是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借貸。民間借貸分為民間個人借貸活動和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之間的借貸。關于民間借貸合同,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利率不得超過人民銀行規定的相關利率,即不得超過銀行同期貸款基準利率的四倍,否則視為高利貸,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民間借貸法律關系的特征為
1、民間借貸是公民與公民之間,公民與法人之間及公民和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
2、民間借貸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合約行為。借貸雙方是否形成借貸關系以及借貸數額、借貸標的、借貸期限等取決于借貸雙方的書面或口頭協議。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
3、民間借貸合同關系成立的前提是借貸物的實際支付。借貸雙方間是否形成借貸關系,除對借款標的、數額、償還期限等意思表示一致外,還要求出借人將貨幣或其他有價證券交付給借款人,這樣借貸關系才算正式成立。
4、民間借貸的標的物必須是屬于出借人個人所有或擁有支配權的財產。不屬于出借人或出借人沒有支配權的財產形成的借貸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
5、民間借貸可以有償,也可以無償,是否有償由借貸雙方約定。只有事先在書面或口頭協議中約定有償,出借人才能要求借款人在還本時支付利息。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或法人組織之間按照協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營、共同勞動的民事法律關系。其特征為
1、合伙協議是合伙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礎。合伙協議是處理合伙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的約定,僅具有對內的效力,即只約束合伙人。合伙協議是調整合伙關系、規范合伙人相互間的權利義務、處理合伙糾紛的基本法律依據,也是合伙得以成立的法律基礎,此即合伙的契約性。當然,合伙協議的訂立方式既可以是書面協議,也可以是口頭協議。如果合伙人之間未訂立書面形式的合伙協議,但合伙人之間事實上存在權利義務關系,進行了事實上的合伙營業,仍然視為合伙。
2、合伙須由全體合伙人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出資是合伙人的基本義務,也是其取得合伙人資格的前提。合伙出資的形式包括以現金、實物、土地使用權和知識產權等四種方式出資,還可以勞務、技術、管理經驗、商譽甚至以不作為的方式出資,只要其他合伙人同意即可。
3、共負盈虧,共擔風險,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伙人既可按對合伙的出資比例分享合伙贏利,也可按合伙人約定的其他方式來分配合伙贏利,當合伙財產不足以清償合伙債務時,合伙人還需以其他個人財產來清償債務,即承擔無限責任,而且任何一個合伙人都有義務清償全部合伙債務,即承擔連帶責任。《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條??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第九百六十七條??合伙合同是兩個以上合伙人為了共同的事業目的,訂立的共享利益、共擔風險的協議。根據以上分析可知,民間借貸與合伙是兩種不同的法律關系。
引用法規
[1]《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條
[2]《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七條
二、個體工商戶合伙糾紛如何處理
1.協商。雙方依靠自身力量,相互妥協和讓步,解決糾紛。
2.調解。由第三方介入促使爭議各方相互諒解和讓步,最終化解矛盾。
3.仲裁。將糾紛提交仲裁機構,由其居中裁決的糾紛解決機制。
4.訴訟。一方向法院提出請求,由法院裁決糾紛的制度。訴訟是最終、最權威的糾紛解決機制,是當事人保護權利的最后屏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第三十條
合伙人對合伙企業有關事項作出決議,按照合伙協議約定的表決辦法辦理。合伙協議未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實行合伙人一人一票并經全體合伙人過半數通過的表決辦法。本法對合伙企業的表決辦法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第三十條
三、關于合伙糾紛案件如何處理,該如何規定的
合伙糾紛的案件的處理可依據《合伙企業法》規定進行訴訟,也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合伙糾紛的案件主要圍繞以下問題解決合伙的債務由合伙人按照出資比例或者協議的約定,以各自的財產承擔清償責任。合伙協議不允許約定一部分人只享受利益,不承擔風險。合伙人退伙,必須經過全體合伙人同意,如果不經同意,因退伙給合伙人造成損失的要賠償。合伙對外有債務時,以合伙財產承擔,合伙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時,全體合伙人以自己個人財產承擔責任。合伙人散伙時在清理完各種稅款后,清理對外債務,仍有剩余時,退還各自投資,還有財產時分取利潤。
四、承包人與發包人之間糾紛如何處理,該如何規定的
雙方不能自行協商處理的可以請第三方進行調解,如果承包方和發包方之間已經簽訂了合同,合同中也有仲裁約定,任意一方都可以按照約定申請仲裁處理,還沒有來得及簽合同或者合同中沒有仲裁約定的,承包方或發包方可以向法院起訴。
五、工程合伙人糾紛怎么處理
1、引導當事人恰當行使訴權。訴訟是含有專業性和技術性的活動,因具體訴訟過程中的請求、陳述不妥當,或舉證失誤都可能產生不同的裁判結果。作為原告方,即使有充分的理由,也可能因訴訟請求的確立不恰當而敗訴。個人合伙具有簡便易行、靈活方便、出資方式自由度大、合伙人之間相互較為信任等內在特點。但也不可否認,該種經營方式因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以致內亂不斷、紛爭不止。因此,形成訴訟糾紛后,從立案階段開始就要引導當事人恰當行使訴權。包括表達訴求要合法、規范,避免產生不必要的重復訴訟;為查明案件事實需要,必要時要及時提出調查取證、證據保全以及委托審計、鑒定的申請等,盡可能地使訴訟渠道暢通。
2、指定成立清算組限期清算。對于合伙人之間已經結算,債權債務關系清晰或者證據充分、帳目簡單且清晰的案件,法院可以依據結算憑據或經開庭審理由審判人員進行審算的基礎上,依法作出判決。如果合伙財務混亂,雙方分別持有部分憑據,帳目尚未明確,需要分割的財產多而雜,此種情形下,原、被告雙方均能到庭,且多數合伙人同意清算的,可由法院指定成立清算組限期進行清算。已經受理的合伙糾紛案件先行中止,待當事人自行清算結束后,再恢復審理。一般情況下清算組成員指定由全體合伙人擔任,如果雙方能夠協商一致,可以指定協商推舉的人員擔任。如確有必要,也可以聘請會計、審計人員、律師等專業人士和中介組織人員參與,以便于清算程序的順利推進,同時確保清算結果的客觀、公平。
3、法院依職權委托審計。合伙人之間雖然對合伙開支、對外債權、債務以及盈余虧損情況存在較大爭議,但合伙帳目規范、齊全,或雖缺少帳目或帳目不清,但合伙人對做帳情況能統一口徑的,法院在審理過程中,應當及時引導當事人申請委托審計。如果雙方都不同意提出申請的,法院可以先通過開庭審理或證據交換,對相關帳目或憑據進行固定,在此基礎上依職權委托審計部門對合伙帳目進行審核或清算。如果合伙建帳不齊全、不真實或未建帳,合伙人各自記帳、分別持有憑據,又不能統一口徑的,法院應當堅持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引導各方全面提供帳目憑據。如果由于某些合伙人拒不提供,致使審計和清算無法進行的,應責令其提交,并告知拒不提交可能要承擔的敗訴風險。如該方仍然拒不配合,經查實或依據交易習慣判斷其確實持有帳目憑據的,必要時可采取適當的強制措施。如其隱匿、銷毀,或經采取強制措施仍拒不提交,可以依據《民訴法》的相關規定,按妨礙民事訴訟予以制裁,并根據對方能夠提供的現有帳目憑據和已經查清的事實,委托審計清算。法院對審計機關出具的審核結果依法進行審查,當事人對審核結果有異議,但又不能提出相反證據的,對其異議不予認定。如果合伙事實確實無法查清的,應告知原告待有新的證據后再行起訴。
4、就明確部分財產或利潤先行分割。倘若一方當事人僅僅因為疏于參加管理,或者在最初原本比較信任的情況下未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制度,而另一方當事人實際對合伙經營實體進行了管理,并利用職務分工之便掌握了大部分甚至全部的合伙收入、財產和開支帳目。如果其早有預謀或者合伙關系確已陷入僵局,將導致一方當事人完全處于任人宰割的地位。實踐中,有的合伙人在變賣合伙財產后,又設臵障礙使得帳目無法查清,為的就是要法院無法處理,達到永久占有之目的。因此,筆者認為合伙財產和帳目可以分塊處理。及時分割已經查清的財產有利于化解糾紛,防止予盾激化。 合伙帳目基本有以下幾部分組成一是出資或財產投入,形成原材料以及不動產和機械設備等動產;二是合伙經營支出,包括支付職工工資、外加工款、購買材料配件等;三是經營收入,比如收回的貨款、建設工程款等;四是債權債務。債權屬于尚未實現的收入,債務則屬于尚未實際支出的開支。如果合伙人出資比例明確,在部分財產和帳目清楚的情況下,可以就明確部分財產先行分割。比如,后三部分均不確定的,可以將第一部分財產折價、變賣、拍賣,然后按出資比例進行分配。第一部分不宜分割,第四部分尚不能確定的,如果二、三部分可以確定,可就明確部分收入減去支出后得出的結論,按出資比例先行分配利潤或分擔虧損。二、四部分帳目不能清算的情況下,不妨可以就清楚、明確部分收入按出資比例先行分割。以此可以適度緩解一方墊資較多、清算程序長期難以啟動的困局。如果二、三部分不確定,可以將第一部分財產用于清償債務,對內按出資比例,對外負連帶責任。債權雖然尚未收回,但雙方明確可以收回的,可以協商或指定由一人負責清收,按比例相應的增加其債務承擔分額或扣減其利潤。
5、參照合伙企業法、破產法的規定啟動和組織清算。在當事人自行啟動清算不能,或委托審計無法查清合伙帳目的情況下,可以由合伙一方申請法院啟動清算程序,在法院的主持下進行清算。具體程序參照《破產法》規定的破產清算程序,在一定期限內通知和公告債權人申報債權,指定管理人或成立清算組了結合伙未完成的事務,清理財產,收取債權和清償債務。最后確定盈虧具體情況,在合伙人之間分配利潤或分擔虧損。由于此種方式程序繁瑣,工程合伙人糾紛處理且歷時周期較長,故應當適用于前述方式確實不能解決的合伙糾紛案件。
六、用人單位參保糾紛應該如何處理應該如何處理合同糾紛
合同糾紛是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出現的,那么應該如何處理合同糾紛呢?
實踐中在遇到合同糾紛時,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處理
第一是協商,是指合同糾紛的當事人,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按照國家有關法律、政策和合同的約定,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以達成和解協議,自行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
第二是調解,合同糾紛的調解,是指雙方當事人自愿在第三者的主持下,在查明事實、分清是非的基礎上,由第三者對糾紛雙方當事人進行說明勸導,促使他們互諒互讓,達成和解協議的活動。
第三是仲裁,合同仲裁,即由第三者依據雙方當事人在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或自愿達成的仲裁協議,按照法律規定對合同爭議事項進行居中裁斷.以解決合同糾紛的一種方式。
第四是訴訟,人民法院根據合同當事人的請求,在所有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審理和解決合同爭議的活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一系列法律關系的總和。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二條
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二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