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騙局,我被騙子騙簽電子合同,錢沒拿到,該合同有效嗎
一、網貸套路我被騙簽了電子合同,現在錢我沒拿到這個合同有效嗎
《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可以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在前款規定的數額幅度內,共同研究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準,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一條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第二百六十六條
二、網貸簽了電子合同,這份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一、網貸電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但還需滿足不違反法律、意思表示真實、主體適格等條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且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二、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條,當事人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口頭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書面形式是合同書、信件、電報、電傳、傳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的形式。 以電子數據交換、電子郵件等方式能夠有形地表現所載,并可以隨時調取查用的數據電文,視為書面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四百九十一條規定, 當事人采用信件、數據電文等形式訂立合同要求簽訂確認書的,簽訂確認書時合同成立。當事人一方通過互聯網等信息網絡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對方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時合同成立,但是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一條
三、網貸被騙簽了電子合同,要求支付3000保證金,拒絕支付,說要起訴我
網貸被騙,沒有實際到款,是不需要還錢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所形成的借貸關系,應認定為無效。網貸是網絡貸款的簡稱,包括個體網絡借貸和網絡小額貸款。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四條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應當認定民間借貸合同無效:(一)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給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業借貸或者向本單位職工集資取得的資金又轉貸給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違法犯罪活動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違背社會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
引用法規
[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十四條
四、網貸詐騙簽訂了合同,具有法律效益嗎
您好,P2P網貸作為互聯網金融的一種形式,并不違法相關法律規定。不過,若故意以高利率吸引他人出借款項并將資金用于套利的或者以欺騙手段騙取他人出借款項的,將構成犯罪,要追究相應的刑事責任。合法的網貸是受法律保護的,若暴力討債則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五、被騙簽了網貸合同,但沒有收到借款,要求繳納解凍金,這種情況的合同需要履行嗎
這是詐騙的。
銀行卡卡號錯誤不會凍結,也不會需要解凍資金。這是騙子編造的理由。
騙局之中的APP是假的,合同是假的,合同不會生效。
所以知道是騙局,如果沒有被騙到錢處理方式很簡單,不用相信騙子的說法,可以直接刪除他們的APP。
六、網貸被騙說被銀監會凍結先打款解凍,已經簽了電子合同,賬單都出來了還需要還款嗎
根據你說明的情況,我們能夠準確的判斷,你遇到的是詐騙的,是騙子在冒充貸款公司進行詐騙。
讓你交納費用都是詐騙的套路。正常的貸款是不需要在收到借款之前繳納任何費用的。
你用的貸款的APP是假的,你可以去手機的應用商店搜索核實一下。
即使填寫錯了銀行賬號,轉賬也是原路返回,不會有資金損失,更不需要什么驗證資金進行解凍。也不需要保證金。所以這就是騙子的套路。卡號錯誤的情況,也是騙子修改成錯誤的,就是為了詐騙找個理由。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