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多少?
一、2023年農村土地征收,補償多少
專業分析1、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3、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4、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最高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二、2023年執行新的土地管理法,征地補償變化巨大,您知曉嗎?
土地管理法修正案已正式通過了表決,最新的土地管理法,會在2020年1月1日正式落地施行。即明拆遷律師注意到,這一次修法,征地補償發生了重大變化。新土地管理法棄用了土地年產值倍數的征地補償計算方法,改為使用片區綜合地價作為土地征收補償的主要參考。肯定很多農民朋友要問了,兩種計算方法到底哪種更劃算,對于農民朋友的征地補償有什么影響呢?下面即明拆遷律師就這兩個問題具體來為大家科普分析。當前仍按照年產值倍數法計算征地補償,標準偏低,補償機制不健全按土地年產值倍數法計算征地補償,一是要考慮土地類型,農用地的種類也很多,耕地、林地、基本農田的補償都會有一定差距,其中基本農田能得到最高的賠償系數。二是要考慮土地分級(按照土地肥力分級,肥力越好,補償越高),三是要考慮地上農作物的價值及數量。這三塊疊加到一起,考察三年的平均產值,基本上就是計算該地塊的土地年產值的主要標準。現行《土地管理法》,采用的是土地年產值乘以一定倍數來進行計算征地補償費。主要參考的是《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同時,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各地征地補償通常是給了20多倍的補償系數,甚至30倍。單從賠償系數來看,給的確實不低,但是這個系數從根本上還要受土地年產值的影響。從當前的農民的種植情況來看,種植糧食依舊是主流,這也決定了土地年產值高不了。很多地方給出的土地年產值標準通常為1500元-1800元/畝左右,如果乘以20倍,一畝土地的補償費只有3-
3.6萬元;即便按最高系數的30倍計算也才
4.
5-
5.2萬元/畝左右的征地補償費。如果,一戶農民擁有3畝土地,那么其拿到的征地補償費也就10多萬。考慮到當今的房價、物價,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是極高的,而失去土地之后,農民的生活開支也會增大,10多萬的征地補償費其實很難保障農民的長遠生計。用區片綜合地價替代土地年產值,農民在征地時拿的補償更多了嗎?那么,什么是區片綜合地價呢?征地區片綜合地價是征地綜合補償標準,制訂時要考慮地類、產值、土地區位、農用地等級、人均耕地數量、土地供求關系、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進行測算。并且片區綜合地價3-5年必須更新一次。經過一對比,其實咱們也能看明白,區片綜合地價的考核體系更加完善科學。在上述年產值的基礎上,還考慮到了土地供求關系及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生活保障,估值更準確,補償也更人性化和市場化。因此,相較于單一的土地年產值乘以一定倍數的征地補償計算方法,片區綜合地價,相對地補償水平會更高更全面。農民朋友在征地時拿到的補償確實更多了。征收補償的基本原則被寫入新土地管理法新土地管理法還首次明確提出,征收補償的基本原則是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簡單說就是,農民在征地前是什么樣的生活水平,在征地后,至少應當維持這種生活水平或有所改善提高。否則,越拆越窮,那就違背了這一補償原則。如果給出的征地補償標準確實不合理,咱們是可以走法律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看完了即明拆遷律師為大家做的科普解讀,相信大家對于新舊土地管理法在征地補償方面的巨大變化,一定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對于被征地農民朋友來說,新土地管理法是土地權益的守護者。再等4個多月,新《土地管理法》就會正式生效了,讓我們翹首以待。
2020年執行新的土地管理法,征地補償變化巨大,您知曉嗎?
引用法規
[1]《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七條
三、2023征地補償款多少?,征地補償標準是什么
土地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確定(有關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的補償標準按當地統計部門審定的最基層單位統計年報和經物價部門認可的單價為準。四、農村征收農村土地補償標準,農村征收補償標準
您好!關于“農村征收農村土地補償標準,農村征收補償標準”的回復如下國家農村土地征收補償標準如下(一) 征地補償1、 征收耕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3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萬元。
2、 征收基本農田補償標準 旱田平均每畝補償5.8萬元。 水田平均每畝補償9.9萬元。 菜田平均每畝補償15.6萬元。
3、征收林地及其他農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8萬元。
4、征收工礦建設用地、村民住宅、道路等集體建設用地平均每畝補償13.6萬元。
5、征收空閑地、荒山、荒地、荒灘、荒溝和未利用地平均每畝補償2.1萬元。 (二)其他稅費
1、耕地占用稅,按每平方米2元計算。
2、商品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按每畝1萬元計算。
3、征地管理費,按征地總費用的3%計算。由國土資源部門嚴格按有關規定使用。
4、耕地占補平衡造地費,平均每畝4000元,統籌調劑使用,省國土資源廳負責監督驗收。 (三)征地工作程序
1、告知征地情況。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國土資源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2、確認征地調查結果。國土資源部門會同交通、林業部門,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各市動遷辦公室共同確認。
3、組織征地聽證。在征地依法報批前,國土資源部門應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有申請聽證的權利。當事人申請聽證的,應按照《國土資源聽證規定》規定的程序和有關要求組織聽證。
4、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國土資源部門要按照本方案制定的補償標準,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民個人簽訂征地補償協議,并將協議作為征地報件必備件附征地卷一同上報。
5、公開征地批準事項。經依法批準征收的土地,除涉及國家保密規定等特殊情況外,省國土資源廳通過媒體向社會公示征地批準事項。縣(市)國土資源部門應按照《征用土地公告辦法》規定,在被征地所在村、組公告征地批準事項。
6、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征地補償安置方案經市、縣政府批準后應按法律規定的時限向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時支付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當地國土資源部門要協同農業、民政等有關部門對被征地集體組織內部征地補償安置費用的分配和使用情況進行監督。
五、2023年土地征收以后補償標準是多少
專業分析1、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但是,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十五倍。
3、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標準規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4、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最高不得超過土地被征用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三十倍。
六、2023年農村如何分配征地補償
土地征收的補償費用分為三種,分別為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1、土地征收的土地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六至十倍。
2、土地征收的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四至六倍。
3、土地征收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分為青苗補償標準和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準。①青苗補償標準對剛剛播種的農作物,按季產值的三分之一補償工本費。對于成長期的農作物,最高按一季度產值補償。對于糧食、油料和蔬菜青苗,能得到收獲的,不予補償。②其他附著物的補償標準征收土地需要遷移鐵路、公路、高壓電線、通訊線、廣播線等,要根據具體情況和有關部門進行協商,編制投資概算,列入初步設計概算報批。法律依據《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征收土地應當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保障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征收土地應當依法及時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農村村民住宅、其他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費用,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 征收農用地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制定公布區片綜合地價確定。制定區片綜合地價應當綜合考慮土地原用途、土地資源條件、土地產值、土地區位、土地供求關系、人口以及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并至少每三年調整或者重新公布一次。 征收農用地以外的其他土地、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等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對其中的農村村民住宅,應當按照先補償后搬遷、居住條件有改善的原則,尊重農村村民意愿,采取重新安排宅基地建房、提供安置房或者貨幣補償等方式給予公平、合理的補償,并對因征收造成的搬遷、臨時安置等費用予以補償,保障農村村民居住的權利和合法的住房財產權益。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養老等社會保障體系。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主要用于符合條件的被征地農民的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險繳費補貼。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籌集、管理和使用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引用法規
[1]《土地管理法》 第四十八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