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押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嗎?法律依據是什么?
一、質押合同必須是書面形式嗎,有沒有法律依據
訂立質押合同必須采取書面形式。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設立質權,當事人應當采用書面形式訂立質押合同。民法典中有規定,動產未交給的,不影響質押合同的效力,但質權自出質人交付質押財產時設立。
二、無效合同可以作為證據嗎,法律上的標準是什么
律師解答
被法院確認無效的合同就其效力上屬于自始無效,因此想利用無效合同證明雙方當事人具有合同中約定的權利義務關系的,將不具有任何的證明力;但是若用于證明雙方當事人曾經簽訂過一份合同,作為物證,無效合同仍具有一定的證明力。
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條的規定,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溫馨提示】這是根據當前問題的經驗總結,不同地區的法院在審判尺度上有細微差別,辦理案件一定要選擇專業的律師,點擊快速咨詢,與律師一對一溝通法律訴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引用法規
[1]《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五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五條
三、無效合同受訴訟時效限制么,規定是什么
無效合同不受訴訟時效限制。訴訟時效只適用于請求權中的債權請求權,不適用于支配權、形成權、抗辯權。確認合同的無效屬于間接形成權,不適應訴訟時效的相關規定。
四、無效合同受法律保護嗎,有哪些相關規定
律師解答
無效合同不受法律保護。根據法律規定,合同存在無效事由的,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仲裁機構申請確認無效,當合同被確認無效時,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也自始不受法律保護。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五條
無效的或者被撤銷的民事法律行為自始沒有法律約束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
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五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五十七條
五、無效合同訴訟時效是怎樣規定?
一、觀點一無效合同訴訟時效有限制 其理由是當事人主張合同無效,其主要目的是追求無效合同的法律后果——返還財產、賠償損失,因此,確認合同無效是一種債權請求權,應當受到訴訟時效制度的限制。他們認為如果對合同主張無效的權利不加以時間上的限制,那么基于無效合同而產生的所有的法律關系就有可能永遠處于懸而未決的不安狀態,加以安全得不到保障。 二、觀點二無效合同訴訟時效有無限制要分情況 絕對無效的合同的確認不應該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相對無效的合同應該受到訴訟時效的限制。其理由是在絕對無效的情形下,法律行為的訂立違反私法自治生活的基本法律秩序,國家否認其效力,其目的在于維護一般的,抽象的公共利益,因而法律政策上應盡量增加或提高法律行為被宣告為無效的機會。在相對無效的情形下,法律行為雖具有無效的原因,但國家否認其效力,其目的在于維護個別的,特殊的利益或特定當事人的私人利益,因而為避免使無效主張或訴請確認法律行為無效的他方當事人及第三人的法律關系長期處于不確定狀態,故而對主張無效應有一定期間的限制。 三、觀點三無效合同訴訟時效無限制 認為無效合同因其具有違法性,對無效合同實行國家干預原則,法院和仲裁機構均應主動審查并確認合同無效,而不應受訴訟時效的限制,這種觀點被稱之為“否定說”。否定說認為我國現行法律對合同有效和無效是兩種不同的制度規定。由于違法行為不受法律保護。因此,當事人有權在任何時候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確認合同無效。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合法的經濟秩序。保護交易的安全。而如果合同無效應受期限限制的話,則必然使違法的合同經過一定的時間便可得到法律的保護,違法的利益也將變成合法的利益,這顯然與無效合同的立法宗旨和目的不符。以上是無效合同訴訟時效規定這個問題的回答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