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提供虛假證據的處罰規定有哪些

一、民事訴訟提供虛假證據的處罰規定有哪些
1、民事訴訟提供虛假證據的處罰規定
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是妨礙司法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
2、民事訴訟中常見虛假證據
(一)虛假證人證言
民事訴訟中,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出現虛假的證人證言。有時由于證人人數眾多,且經常以各種理由不出庭陳述,人民法院往往只能逐一到當地核實,有時為了找到每一個證人還要往返幾次,工作量十分巨大,嚴重影響了辦案效率。
(二)有關公章的虛假證據問題
這主要體現在利用蓋章漏洞篡改證明、非法使用空白證明信或偽造公章。這些行為近年來在民事訴訟中屢有發生。例如,某區法院在審理一起民事案件過程中,發現當事人竟然偽造公安部的公章出具虛假證明。
(三)偽造、篡改國家機關文件問題
有效證照、國家機關文件作為書面證據在民事訴訟中的證明力均屬較強者,然而近年來民事訴訟當事人對其偽造、篡改的情況屢見不鮮。另外,現在訴訟中常出現多種偽造證件,如身份證、行車執照、學歷證、房產證甚至離婚證,五花八門,分辨起來著實不易。
(四)虛假票據問題
在民事訴訟中,民事主體之間是否存在債權債務關系,欠款是否付清,貨物是否查收及其相關權利義務,很多要依賴票據證明。然而,現實情況是票據管理混亂,偽造票據現象比比皆是,查證起來有相當困難。
三、防范虛假證據的對策與途徑
一是弱化、限制法院在調查收集證據方面的職權,進一步強化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同時,這種調查取證主要是通過詢問、委托鑒定等形式進行,而不是像現在一樣,法官事必躬親。
二是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虛假證據過錯責任追究和制裁制度。
1、堅持過錯與責任相適應原則,即提供虛假證據的當事人承擔與其過錯相對等的責任。在使用制裁措施方面,賦予法官更大的裁量權,簡化使用制裁措施的程序。此外,在有些情形中引入賠償損失責任,責令有過錯的當事人承擔法庭在調查虛假證據方面的費用和無過錯相對人因此在訴訟中增加的費用等。
2、進一步明確虛假證據的責任主體。提交虛假證據的當事人固然應當承擔責任,但是出具虛假證據或者導致證據虛假的責任人也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
三是采取切實措施,提高證人出庭率。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促使證人出庭作證,使對方當事人、法官有面對面的機會,對其證言進行詢問和對質,是避免虛假證人證言的有效途徑。
此外,針對導致虛假證據的市場主體和市場經濟秩序方面的問題等社會性成因,通過完善法律體系和司法體制,通過積極的普法教育和法制宣傳,進一步規范市場主體的行為和市場秩序,是減少、防止虛假證據的根本途徑。
二、民事訴訟中提供虛假的證據如何處罰,有哪些規定
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是妨礙司法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并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引用法規
[1]《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一條
三、法律暴力取證犯罪的刑事立案追訴標準有怎樣的規定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1、以毆打、捆綁、違法使用械具等惡劣手段逼取證人證言的;
2、暴力取證造成證人輕傷、重傷、死亡的;
3、暴力取證,情節嚴重,導致證人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4、暴力取證,造成錯案的;
5、暴力取證3人次以上的;
6、縱容、授意、指使、強迫他人暴力取證,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7、其他暴力取證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四、我國關于非法拘禁案件的追訴標準的規定
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涉嫌利用職權非法拘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1.非法拘禁持續時間超過24小時的;
2.3次以上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一次非法拘禁3人以上的;
3.非法拘禁他人,并實施捆綁、毆打、侮辱等行為的;
4.非法拘禁,致人傷殘、死亡、精神失常的;
5.為索取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6.司法工作人員對明知是無辜的人而非法拘禁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為索取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解釋》(
2000.
7.13法釋〔
2000〕19號)為了正確適用刑法,現就為索取高利貸、賭債等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解釋如下行為人為索取高利貸、賭債等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引用法規
[1]《關于對為索取法律不予保護的債務非法拘禁他人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解釋》 第二百三十八條
五、法律暴力取證案的刑事追訴標準
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應予立案1、以毆打、捆綁、違法使用械具等惡劣手段逼取證人證言的;
2、暴力取證造成證人輕傷、重傷、死亡的;
3、暴力取證,情節嚴重,導致證人自殺、自殘造成重傷、死亡,或者精神失常的;
4、暴力取證,造成錯案的;
5、暴力取證3人次以上的;
6、縱容、授意、指使、強迫他人暴力取證,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
7、其他暴力取證應予追究刑事責任的情形。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