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產權房如何防止一房多賣,法律上有具體規定
一、小產權房如何防止一房多賣,法律上的具體規定
想要防止小產權房一房多賣,那么在購買房屋的時候,首先需要查看售房者的身份信息以及房屋的所有權,其次款項不要一次性付清,保證金要交給售房者。如果還是發生了一房多賣的情形,那么需要收集好相關及時維權。
二、一房多賣農村小產權房是否構成犯罪,法律規定是什么
農村小產權房一房多賣會構成犯罪,該違法行為可能會涉及詐騙罪,可以按照實際的情況判處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罰金,或者單處罰金,按照詐騙罪的標準承擔法律責任。
三、業主一房二賣如何處理,法律依據是什么
律師解答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登記后生效。為保障將來的物權實現,可以申請預告登記,未經預告登記的權利人同意,處分不動產的,不發生物權效力。出賣人一房二賣,區分以下情況進行處理
一、房屋未轉移的情況已經辦理不動產權登記手續的購房人擁有房屋所有權。
二、房屋未轉移登記且房屋未交付的情況房屋所有權應歸已經辦理了預告登記的一方所有。
三、兩份合同均未辦理登記手續對房屋的轉移占有,視為房屋的交付使用。
四、兩份合同均未辦理過戶登記和預告登記手續,且房屋尚未交付,由預先支付房屋價款的購房人優先取得房屋所有權。
不能取得房屋所有權的一方,可依據房屋買賣合同追究出賣人的違約責任。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二百零九條
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依法屬于國家所有的自然資源,所有權可以不登記。
【溫馨提示】如您正遇到法律難題不知道怎么解決?或者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律師,請點擊咨詢按鈕,可以根據你的大概情況為匹配到最合適的本地專業律師。
引用法規
[1]《民法典》 第二百零九條
四、二手房買賣不過戶能否公證,有哪些相關規定
法律咨詢解答可以對買賣合同進行公證,但是不過戶仍然不是房屋所有人。《公證法》第十一條根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申請,公證機構辦理下列公證事項
(一)合同;
(二)繼承;
(三)委托、聲明、贈與、遺囑;
(四)財產分割;
(五)招標投標、拍賣;(六)婚姻狀況、親屬關系、收養關系;(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經歷、學歷、學位、職務、職稱、有無違法犯罪記錄;(八)公司章程;(九)保全證據;(十)文書上的簽名、印鑒、日期,文書的副本、影印本與原本相符;(十一)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自愿申請辦理的其他公證事項。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公證的事項,有關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應當向公證機構申請辦理公證。
相關法律規定
《公證法》第十一條
引用法規
[1]《公證法》 第十一條
[1]《公證法》 第十一條
五、一房二賣的法律后果及其法律依據
專業分析1、從刑事責任角度分析,房地產開發商一房二賣,在主觀上存在故意欺詐的行為,因此在具備法定情節的情況下可能構成合同詐騙罪。
根據刑法的規定,合同詐騙罪是行為在達到數額較大情節時才構成犯罪,一般是以個人詐騙公私財物2000元以上作為參照標準。
2、從行政責任的角度分析,根據建設部《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房地產開發商存在一房二賣的情況時,應處以警告、責令限期改正,并處2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3、從民事責任角度分析,如果是有效合同的當事人,沒有取得房屋的買方可以要求房地產開發商返還已付購房款及利息、解除合同,并要求房地產開發商承擔金額不超過已付購房款一倍的賠償責任;
如果是可撤銷合同的當事人,具有撤銷權的買方在知曉或一房二賣情況當天起一年內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予以撤銷合同,并要求開發商賠償本金及相應;
對于無效合同的當事人,可以請求法院或仲裁機構宣告合同無效,并要求開發商承擔相應賠償和損失。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溫馨提示】當前回復為大多數情況的參考答案,若未能解決您的法律問題,建議直接咨詢律師,5分鐘快速響應,問題解決率更高。
引用法規
[1]《商品房銷售管理辦法》 第三十九條
[1]《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