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賠償分期支付,有規定嗎?
一、工傷賠償要分期付怎么辦,有沒有規定?
工傷賠償要分期付的,只要是雙方協商一致的,就是可以分期付款的。在日常工作中,勞動者如果不小心,因為工作的原因導致意外的人身傷害的,此時是可以申請工傷鑒定的,并且也是要求公司支付工傷賠償金的。
二、工傷賠償分期付款方法
一、工傷賠償要分期付怎么辦?只要是雙方協商一致的,就是可以分期付款的。工傷賠償分期付款只要雙方同意就可以。如是法院判決,判決履行方式包括履行期間,是法律賦予法官的自由裁量權,包內括工傷賠償,法容官判決分期付款,應該是合法的。只是現實中有些歪嘴法官,利用法律賦予的權利,把本來不應該分期付款也判決了,但法律上拿這些歪嘴和尚沒辦法。其他的機構(勞動仲裁機構或其他民間調解機構),或當事人雙方協商,都是可以工傷賠償分期付款的。根據我國法律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1、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傷害的;
2、工作時間前后在工作場所內,從事與工作有關的預備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傷害的;
3、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場所內,因履行工作職責受到暴力等意外傷害的;
4、患職業病的;
5、因工外出期間,由于工作原因受到傷害或者發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
7、法律、行政法規規定應當認定為工傷的其他情形。職工發生工傷的治療費是由單位墊付,所以一般醫療費打到單位賬戶上。司法實踐中很多情況下都是職工自己付的所以打到單位賬戶后的醫療費職工要找單位要。其它都是打到職工賬戶上。如果個人支付醫療費想直接自己賬戶上的,要找單位寫個證明,大意是醫療費是職工承擔然后醫療費打到職工賬戶上。如果還是不太了解,可以去社保局申請待遇時問一下就行了。工傷賠償一般在審核遞交之后兩個月內到賬。二、工傷怎么進行賠償?工傷賠償流程如下
1、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確診之日起30日內,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工傷報告。
2、單位沒有提起工傷認定的,工傷者可自行向勞動部門提出申請。
3、工傷鑒定以后可以依據鑒定的標準計算出賠償數額。單位投了工傷保險的,就直接由國家工傷保險機構依據標準發放工傷保險待遇。
4、沒有投保的,則依據標準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
5、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不了的,則可以依據勞動仲裁法規定提起仲裁程序。
6、對勞動仲裁不服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除了工傷保險支付的費用外,就業補助金和停工留薪期工資等,由單位支付。工傷賠償的范圍,主要包括醫療費、住院伙食補助費、交通食宿費、輔助器具費用、停工留薪期工資、停工留薪期護理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勞動關系解除的,涉及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發生工亡的,還包括被撫養親屬的撫恤金。其實在勞動者發生工傷后,最關心的就是工傷賠償的問題,因為工傷賠償是一種救濟性的賠償措施,但是不同的工傷項目所涉及的一些工傷賠償也有所不同,通常都需要根據工傷的嚴重程度以及其影響的結果而定。
工傷賠償要分期付怎么辦?
勞動者對工傷進行認定是有期限限制的,不是說任何時候都能進行工傷認定。要是超過工傷認定期限怎么處理呢?相信很多勞動者都會有此一問。接下來,勞動糾紛律師就為大家介紹超期認定工傷該如何處理。超過工傷認定期限怎么處理《工傷保險條例》賦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傷認定權的目的是使勞動者在受到工傷損害后能及時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并以用人單位已為工傷職工繳納了工傷保險而用人單位或勞動者的工傷認定申請又在法定期限內為常規情形,但其并不排除當事人雙方對工傷性質的認可,更不排除司法活動對工傷性質的審查。所以以協商、調解的方式解決該類糾紛是完全可行的,在該類解決方式不行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在訴訟中通過查明事實的方式也可以對事故的工傷性質進行認定。申請工傷認定的責任主體是用人單位而不是勞動者,申請工傷認定是用人單位的法定義務,只是在用人單位怠于申請工傷認定時賦予受害職工可提出工傷認定申請這一救濟途徑,只規定了受害職工可以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并未規定應當或必須由受害職工提出申請,由此可見申請工傷認定首先是用人單位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其次才是用人單位沒有履行該法定義務的情形下受害職工可以行使的權利而不是應當或必須履行的義務,當該兩種情形均出現時相對于受害職工而言其所喪失的是工傷認定的機會并承受已繳納工傷保險的情況下社保機構不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后果,受害職工所承受的這一后果完全是由因用人單位的懈怠而致,這一后果應由用人單位承擔。所以在受害職工提起的工傷損害賠償訴訟中,人民法院應進行實體審理,只要查明受害職工是在履行勞動職務時受到傷害就應當確認受害職工的損害屬工傷而判決用人單位承擔賠償責任,不能放縱不履行法定義務的用人單位逃避法律責任。另外就上述分析還可以看出,不應在該類問題方面對行政方面的權利和司法權作嚴格區分并以沒有經過行政機構認定為工傷為由或裁定不予受理或裁定駁回起訴。在該類問題方面應清楚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和工傷損害賠償糾紛的異同點,雖然工傷保險待遇糾紛和工傷損害賠償糾紛均是以職工所受工作傷害為基礎來解決受害職工的權利救濟問題,但前者解決的是已在工傷認定的情況下由用人單位承擔受害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事宜,而后者解決的是用人單位沒有履行申請工傷的法定義務而致受害職工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的情況下應向受害職工承擔工傷損害賠償事宜,所以在該類案件中受害職工所主張的是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損害賠償責任,而不是要求用人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那種認為職工應在拿到工傷認定書的基礎上再向法院起訴即工傷行政認定是工傷損害賠償的必經程序的觀點顯然是錯誤的。勞動者一方(包括近親屬、工會組織)申請工傷認定的時限為事故傷害發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病之日起1年內。如果勞動者喪失工傷賠償救濟途徑,可以嘗試通過民事侵權賠償途徑主張救濟。兩種途徑在維權的程序、申請時限或訴訟時效、傷殘鑒定標準、賠償標準和項目、用人單位對于勞動者重大過失時可否免責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在此提醒勞動者,在工傷事故發生后,應在法定期限內(事故發生之日而非治療終結時)及時申請工傷認定,如果勞動者本人因傷行動不便,近親屬或者工會組織也可以申請工傷認定。法律規定了勞動者應當在工傷發生之日起1年內進行工傷認定,如果勞動者本人因傷行動不便,近親屬或者工會組織也可以申請工傷認定。所以不管怎么樣,還是建議受工傷勞動者能夠盡快的做工傷認定。
三、工傷賠償與工傷補償時間規定
1、工傷索賠的時效期為一年;
2、因工傷待遇發生的糾紛,按勞動糾紛處理,勞動糾紛的仲裁期間為一年;
3、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五十四條 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引用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四條
[1]《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條
四、在公司受工傷怎么賠償范圍工傷賠償
在工作期間受工傷,可以獲得醫療費,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醫療補助金,護理費,誤工費作為賠償,用人單位要先給員工申請工傷認定,確認員工的傷殘等級,在按照相應的等級支付工傷賠償款。
五、用人單位沒有買社保如何辦理工傷賠付?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有關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職工在發生工傷后,可以向用人單位請求支付醫療費、伙食補助費、工傷康復費、殘疾輔助器具費、護理費等費用。職工在工作期間受傷,情況緊急下由職工自己先墊付的費用,在確認工傷以后,由用人單位進行賠償時一并給付。如果單位不肯賠償,可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獲得賠償。但受傷職工應保存醫療及其他費用的相關憑證,作為索賠的證據。
【法律依據】
《工傷保險條例》第六十二條,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參加,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并自欠繳之日起,按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逾期仍不繳納的,處欠繳數額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
依照本條例規定應當參加工傷保險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用人單位職工發生工傷的,由該用人單位按照本條例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項目和標準支付費用。
用人單位參加工傷保險并補繳應當繳納的工傷保險費、滯納金后,由工傷保險基金和用人單位依照本條例的規定支付新發生的費用。
引用法規
[1]《工傷保險條例》 第六十二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