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產繼承糾紛法律咨詢

一、財產繼承糾紛解決的方式有哪些繼承權糾紛和解的方法有哪些?
繼承權糾紛和解的相關資料如下(一)繼承糾紛概述 公民死亡后遺留的個人財產轉移給他人所有稱為繼承。由于繼承是被繼承人個人財產的轉移,因此遺產范圍必須首先明確。遺產范圍應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1、公民死亡時,其財產才是遺產。
2、死亡公民生前的個人財產是遺產。
3、公民死亡時尚存的財產是遺產。
4、公民個人的合法財產是遺產。 遺產范圍往往與家庭財產混雜在一起,因此要作出正確的區(qū)分
1、被繼承人的遺產與共同財產的區(qū)分,如遺產與夫妻共同財產、遺產與家庭共有財產、被繼承人生前所欠的個人債務與家庭共同所欠的債務;
2、被繼承人的遺產與被繼承人的人身權利或身份利益的區(qū)分,如遺產與被繼承人死亡后其家屬應得的撫恤金、被繼承人所有的房產權與被繼承人享有的公有房屋居住使用權、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收益與被繼承人承包經營的權利等。 由于繼承人繼承的是被繼承人死亡時遺留的個人財產,因此被繼承人是否在生前對個人財產進行處理,直接決定了遺產轉移的方式。具體分為三種不同的情況:
1、法定繼承,即繼承人根據法定繼承順序取得遺產。
2、遺囑繼承,即繼承人根據被繼承人生前訂立的遺囑取得遺產。
3、遺贈扶養(yǎng)協議制度,即扶養(yǎng)人在承擔了對被扶養(yǎng)人生養(yǎng)死葬義務后根據協議取得遺產。 因此,實踐中遺產如何繼承,一般按照以下步驟予以確認
1、如被繼承人在生前與有關集體組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公民簽訂遺贈扶養(yǎng)協議,將自己的財產轉移給承擔其生養(yǎng)死葬義務的扶養(yǎng)人的,扶養(yǎng)人將根據雙方的協議取得遺產,即遺贈扶養(yǎng)協議排除了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2、如被繼承人在生前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立下遺囑,指定自己的財產由繼承人中的一人或數人繼承,或將自己的財產贈與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的,被指定的繼承人或受贈人將根據遺囑接受遺產,即遺囑排除了遺囑繼承人以外的法定繼承人的繼承權。
3、如被繼承人生前未訂立遺囑或遺贈扶養(yǎng)協議處分自己的財產,其遺產將根據法律規(guī)定由其法定繼承人按法定順序繼承。 考慮到被繼承人生前一紙遺囑可能就要決定巨額的遺產流向,同時還涉及死者遺愿和生者感情等復雜因素,遺囑應當符合法律嚴格規(guī)定的以下兩方面的條件
1、各種遺囑的相應形式要件。如公證遺囑應當具備公證申請、公證事項的審查和制作公證書等程序;自書遺囑應當是遺囑人自己書寫(包括電腦打印)、親筆簽名、注明書寫時間;代書遺囑應當有遺囑人、代書人和證明人簽名,并注明代書和簽名時間;錄音遺囑要有兩個以上在錄音制作現場的見證人的證明;口頭遺囑是遺囑人在危急情況下口授,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見證,遺囑人后來未恢復訂立書面遺囑的能力。其中,所有見證人必須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與繼承人或受遺贈人不存在利害關系。
2、遺囑的實質要件。如遺囑人在設立遺囑時應當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遺囑體現遺囑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保留了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必要的遺產份額,沒有處分他人的財產。 被繼承人沒有留有遺囑,沒有遺贈,也沒有簽訂遺贈撫養(yǎng)協議的,由被繼承人的所有法定繼承人取得遺產。按照法律規(guī)定,法定繼承人應該與被繼承人有血親關系(包括擬制血親關系)和婚姻關系,繼承人繼承遺產有法定順序,繼承人之間的遺產分配有法定原則。其中,法定繼承人的范圍包括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法定繼承順序是第一順序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順序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喪偶兒媳、喪偶女婿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第二順序繼承人只有在沒有第一順序繼承人,或者第一順序繼承人全部放棄或喪失繼承權的情況下才可以繼承遺產。遺產的分配原則是
1、均分原則,即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一般均等。
2、照顧原則,即對生活有特殊困難的缺乏勞動能力的繼承人、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或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適當多分遺產。
3、特殊原則,即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扶養(yǎng)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yǎng)較多的人分配適當的遺產。 (二)繼承糾紛調解處理的原則 繼承糾紛通常是因為遺產分割產生爭議所致,糾紛往往發(fā)生在與被繼承人有著血親關系和婚姻關系的家庭成員之間,并往往涉及當事人以及當事人與死者的親情糾葛。因此,妥善解決遺產分割糾紛,對維護家庭和諧、社會安定尤為重要。
1、男女享有平等繼承權 受傳統(tǒng)習俗的影響,有些人還保留著遺產“傳男不傳女”的錯誤觀念。因此,應當在繼承過程中強調男女平等的法治觀念,除非當事人自愿放棄,男女在繼承權上一律平等。具體表現在財產繼承權不分男女,平等享有;同一順序的繼承人繼承遺產的份額不分男女,應當均等;有代位繼承權的晚輩直系親屬不分男女都有權代位繼承父或母的遺產;配偶一方死亡,繼承的一方不分男女都有權處分其所繼承的遺產,也可以在繼承遺產后自主決定再婚與否。
2、養(yǎng)老育幼,保護弱者 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yǎng)子女與形成撫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享有平等的繼承權;在分割遺產時,要注意保留胎兒的繼承份額,對生活有特殊困難或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予以照顧,對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應當多分遺產;在遺囑繼承中,即使遺囑人未保留胎兒或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遺產繼承份額,也要給予分配遺產。這既體現了社會主義法律對弱者的保護,也有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
3、權利義務相一致 如果被繼承人沒有訂立遺囑,也沒有訂立遺贈撫養(yǎng)協議,其遺產按照法定繼承處理。而法定繼承的具體方案,實際是推定該方案最能體現被繼承人的意志,體現普遍的社會評價。其中,對被繼承人盡義務較多的,應當多分得遺產。喪偶兒媳對公、婆,喪偶女婿對岳父、岳母盡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的,可以成為第一順序法定繼承人,享有第一順序繼承權;分配遺產時,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或者與被繼承人共同生活的繼承人,可以多分;有扶養(yǎng)能力和有扶養(yǎng)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yǎng)義務的,應當不分或者少分;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扶養(yǎng)較多的人,可以分得適當的遺產;繼承人繼承遺產時,應當先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遺贈扶養(yǎng)協議的扶養(yǎng)人如果未盡扶養(yǎng)義務,不得享有受遺贈的權利。權利義務相一致原則的貫徹,體現了國家公共政策的導向,鼓勵養(yǎng)老助老良好風氣的形成,有利于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
4、充分發(fā)揮遺產效用 遺產分割應當有利于生產和生活需要,不損害遺產的效用,不宜分割的遺產可以采取折價、適當補償或者共有等方法處理。在當事人之間爭執(zhí)不下時,調解人員可適時提供一個各方共贏、促進遺產充分利用的方案,有助于快速達成調解方案。
二、承包經營權繼承糾紛如何解決?
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是指當事人間因承包土地的使用、收益、流轉、調整、收回以及承包合同的履行等事項發(fā)生的爭議。它既可能發(fā)生在承包土地的農民之間,也可能發(fā)生在承包土地的農民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者自治組織之間,還可能發(fā)生在農民和其他單位或者個人之間。因土地承包經營發(fā)生糾紛的,雙方當事人可以通過協商解決,也可以請求村民委員會、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等調節(jié)解決。當事人不愿協商、調解或者協商、調解不成的,可以向農村土地承包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
對行政機關依據職權侵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還可以申請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服的,除法律規(guī)定的少數事項外,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協商解決是指當事人再發(fā)生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后,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直接進行磋商談判,自行解決爭議。調解是指在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由當事人雙方同意的第三者從中進行溝通、斡旋,使糾紛當事人自行達成解決糾紛的辦法。
土地承包經營權 繼承糾紛的解決辦法介紹如上
三、財產繼承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與公司合同糾紛找哪一個部門解決?
我現在與公司合同糾紛找哪個部門解決比較好?國家機關、企業(yè)事業(yè)單位、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與職工建立勞動關系后,一般都能相互合作,認真履行勞動合同,但由于各種原因,雙方之間產生糾紛也是難以避免的事情。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fā)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