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起訴離婚技巧
一、第三次起訴離婚的訴狀怎么寫?
你好,以給你一個范本,你可以參考一下。離婚起訴書樣本原告霍××,女,××年×月×日出生,漢族,職工,住××市××路×號。電話×××被告戴××,男,××年×月×日出生,漢族,職工,住××市××路×號。電話×××訴訟請求1、請判令原、被告離婚。2、婚生女兒由原告撫養,由被告支付撫養費。
3、共同財產依法分割,共同債務依法承擔(具體見清單)。事實與理由××××證據及證據來源1、身份證復印件。
2、結婚證復印件。
3、房產證復印件。
4、財產及債務清單各一份此致×××人民法院附本訴狀副本一份起訴人××2005年月1月12日 關于第三次起訴離婚怎么寫 的回答
二、第三次離婚起訴要什么手續,離婚起訴書怎么寫
您好!關于您咨詢的“第三次離婚起訴要什么手續,離婚起訴書怎么寫”問題回復如下你好,關于第三次離婚起訴書怎么寫的解答如下我這邊給你一個范本,你可以參考一下。離婚起訴書樣本原告霍××,女,××年×月×日出生,漢族,職工,住××市××路×號。電話×××被告戴××,男,××年×月×日出生,漢族,職工,住××市××路×號。電話×××訴訟請求1、請判令原、被告離婚。2、婚生女兒由原告撫養,由被告支付撫養費。
3、共同財產依法分割,共同債務依法承擔(具體見清單)。事實與理由××××證據及證據來源1、身份證復印件。
2、結婚證復印件。
3、房產證復印件。
4、財產及債務清單各一份此致×××人民法院附本訴狀副本一份起訴人××2005年月1月12日如果您還想了解其他法律問題,聽律網網還提供了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
三、第一次起訴離婚,第二次起訴開庭會判離嗎?
回答"第一次起訴判不離,第二次起訴離婚肯定判離嗎"的答案如下 第一次起訴離婚,法院判決不準予離婚的,半年后可以再次起訴離婚,那么第二次起訴離婚一定會判離嗎?法官判離不離婚是根據雙方婚姻感情的,第二次不一定就會判準予離婚。第二次起訴離婚一定會判離嗎?沒有法律規定第二次起訴離婚必須判離,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準予或不準離婚應以夫妻感情是否破裂作為區分的界限。如果起訴離婚的一方以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為由起訴要求離婚,但又未能向法院提供據相關證據來證實,要承擔法院再次不準予離婚的后果。因此,第二次起訴離婚時,應準備好證明夫妻感情確實破裂的證據,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做好充分準備,才能獲得法院的支持。夫妻感情破裂的認定及證據(一)證明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證據。1、“保證書”“道歉書”等,婚外情被曝光,一方情急之下寫下的表示悔改的書面證據。
2、嫖娼被查處,警方的筆錄。
3、單位查實職工的婚外情后,對其生活作風進行處理的材料。
4、雙方來往的書信、短信、電子郵件、博客、日記、QQ聊天記錄等,此類證據除書面證據外,短信、電子郵件、博客、QQ聊天記錄等最好先做一個公證,再提交給法院為宜;條件不允許也應該盡量自己固定保存起來,手機短信可以連著手機一起用數碼相機拍下來,電腦和網絡資料可以截取全屏保存。
5、捉奸在床的證據,這類證據搜集難度大,可以采取拍照、錄像取得,但是要注意不要侵犯隱私權。
6、人民法院對一方認定重婚的的法律文件。
7、夫妻雙方就婚外情交涉的錄音資料。
8、夫妻一方與第三者在公共場所出雙入對、攜手擁抱、進出房間等行為的錄像或照片。
9、物管人員、鄰居、街坊人員、親朋好友等的證人證言。(二)證明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證據1、實施暴力者的悔過書。
2、向婦聯、街道辦事處、居委會投訴及調解的證據。
3、遭受家庭暴力后的報警記錄或詢問筆錄,及公安機關出具的傷檢報告。
4、醫院的傷殘、傷情鑒定。
5、家人、鄰居等目擊證人的證言。(三)證明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證據1、親屬、朋友、鄰居的證人證言。
2、所在單位、居委會、村委會對賭博、吸毒等行為的教育材料。
3、公安機關作出的處罰決定或勞動教養委員會作出的勞動教養決定書。
4、司法機關的有罪判決書。(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的證據1、分居后另行租房的租房協議,或房東的證明,其他同居人的證明。
2、當地居委會的證明。
3、所在小區物業管理處的證明。
4、親朋好友、鄰居的證人證言。
5、雙方的書信往來、錄用等證據。
6、分居期間一方在外地打工而辦理的暫住證。
7、另外,如一方當事人提出曾在分居期間過夜,分居時效已經中斷的主張,對此事實,其應當承擔舉證責任。(五)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訴訟離婚的證據1、公安機關對一方失蹤的證明。
2、人民法院對一方失蹤的判決書。(六)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的證據1、縣以上醫院出具的患有法律禁止結婚的疾病的診斷書。
2、患有精神病且無法治愈的醫院證明。
3、草率結婚當事人自訴及有關知情人證言、婚后仍無感情的陳述。
4、一方因犯罪被判刑的判決書。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