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法律服務合同拆遷 專項法律服務合同關于拆遷范本
一、專項法律服務合同拆遷
承包人的權利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法律關系中,承包人享有以下權利1占有承包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承包人有權從集體組織取得一定數量、質量、位置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這是承包人進行生產經營活動的前提。2使用承包的土地或其他生產資料,獨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3收取承包土地或其他生產資料的收益,并取得依約定數額向發包人支付收益后所余收益的所有權。公民個人的承包收益,可以繼承。4轉讓承包經營權,這是承包人對其承包權的處分,一般是承包人無勞動力或轉營他業而將承包的土地轉包。轉讓承包經營權的收益應歸承包人所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土地承包經營權5承包人承包土地以后,仍有權按集體組織規定的制度使用集體組織所有的農林設施,如灌溉設施、農機具等。6承包地被征收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權依法獲得相應補償。承包人的義務1妥善使用承包的土地以及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這不僅要求承包人不得在承包土地上蓋房、建窯、建墳,不準進行掠奪性經營;而且還要求承包人根據土地的條件,合理使用,保存、改良土地,提高地力。2承包人應依承包合同規定的數額向集體組織交付承包土地或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的收益。3承包人應獨立承擔風險。承包人承包土地以后,獨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除了發生不可抗力承包人承擔的交付約定數額的承包收益的義務可以減免外,對于在生產經營中的其他各種風險概由承包人自己承擔。4承包人應當接受集體組織對于其生產經營活動的合法監督、干涉。如承包人連續兩年棄耕拋荒的,發包人有權終止承包合同,收回發包的耕地。發包人權利義務發包人的權利和義務基本上是與承包人的權利和義務相對應的,故只簡單列舉,不再贅述。發包人的權利,主要是向承包人收取依承包合同規定數額的承包收益,對承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發包人的義務,在于交付土地以及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涂、水面給承包人,提供集體組織的農林設施給承包人使用,不得隨意干涉承包人的生產經營活動。發包人在承包期內不得調整承包地。因自然災害嚴重毀損承包地等特殊情形,需要適當調整承包的耕地和草地的,應當依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規定辦理。發包人在承包期內不得收回承包地。農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另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以上就是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怎么樣規定的解答,希望對您有幫助
二、專項拆遷法律服務合同
欠錢打官司所需的費用主要包括訴訟費和律師費。1、訴訟費
訴訟費是由原告在起訴時先向法院預繳,等到案件判決出來后,誰敗訴誰承擔。也就是說,如果原告贏了官司,等判決生效后法院會將原告預繳的訴訟費退回原告。
訴訟費的繳費標準包括財產案件和非財產案件。財產案件根據訴訟請求的金額或者價格繳納訴訟費。
財產案件按照下列標準由原告向法院預繳訴訟費
不超多1萬元的每件繳納50元訴訟費;
1萬-10萬的部分按2.
5%繳納;
10萬-20萬元的部分按2%繳納;
20-50萬元的部分按1.
5%繳納;
50萬-100萬元的部門按1%繳納;
100萬-200萬遠的部分按0.
9%繳納;
200萬-500萬元的部分按0.
8%繳納;
500萬-1000萬元的部分按0.
7%繳納;
1000萬-2000萬元的部分按0.
6%繳納;
超過2000萬的部分按照0.
5%繳納。
2、律師費
1、 一審階段
爭議標的(計算基數) 計算比例
1、 爭議標的在10萬元以下部份
7%但不少于¥5000元
2 、爭議標的在10萬元以上但在100萬元以下部分6%
3、 爭議標的在100萬元以上但在500萬元以下部分5%
4 、爭議標的在500萬元以上但在1000萬元以下部分3%
5、 爭議標的在1000萬元以上但在5000萬元以下部分1%
6 、爭議標的在5000萬元以上部分0.
5%
2、 二審階段
① 未代理一審只代理二審的案件,代理費按一審標準收費,其他辦案費用不變。
② 曾代理一審的案件,代理費按一審收費的二分之一收費,其他辦案費用不變。
③ 代理二審后發回重審的案件,代理費按二審收費的二分之一收費,其他辦案費用不變。
3、 再審(申訴)階段
① 未曾代理一、二審而單獨代理再審(申訴)的案件,代理費按一審標準收費,其他辦案費用不變。
② 曾代理一審或二審的案件,代理費按一審或二審收費的二分之一收費。其他辦案費用不變。
4、 仲裁案件:按民商案件一審階段收費標準的1.5倍計算收取。
對于律師費,它不像法院的訴訟費那樣全國統一定價,律師費用每個地區都有不同標準,經濟發達的地區,相應地律師費就高。
律師收費標準要結合所在地區進行衡量,并且不同的律師有不同的收費標準,每個案件的難易程度也不同,所以律師費這塊需要你跟律師進行當面溝通。
當然,并不是每個案件都必須請律師才能打官司。
如果案件權利義務關系明確,并且需要提供的證據較為簡單,自己完全可以按照法院的指示和要求進行訴訟,這樣就可以省一筆律師費。
三、專項法律服務合同拆遷范本
名譽權與隱私權屬于人格權范疇,兩者均以尊嚴性精神利益為客體,從定義上看,名譽權是自然人與法人、非法人組織維護其名譽安全而不受侵害的權利,而隱私權是自然人個人生活自由與保密的權利。由此可以看出,二者之間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二者客體不同。從民法角度而言,名譽權的課題是社會公眾的一般評價;而隱私權則是權利人不愿公開的隱私信息。
其次,侵權方式不同。侵害名譽權的主要行為方式為故意以侮辱與誹謗來減損他人的名譽,前者為以暴力或語言文字等方式毀損他人名譽,如剝光他人衣服、嘲笑辱罵他人等;后者為以語言文字方式捏造有損名譽事實并廣為散布,如宣揚某公司財力虧空、將要倒閉等。侵害隱私權的行為在于非法獲得或未經許可非法公開他人的私人信息。
再次,侵權的后果不同。名譽權的侵犯往往是利用虛假的信息,所以如果查明事實,可以否定虛假的信息,通過停止侵害、賠禮道歉、恢復名譽、消除影響等方式來加以救濟。隱私權的基礎在于其客觀性和秘密性,如果被公開,就喪失了秘密性的基礎,也就不再成為隱私,所以是無法像救濟隱私權一樣的方法來補救。
最后,侵權的構成要件不同。侵犯名譽權實行的是過錯責任,需要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為其構成要件。而對隱私權的侵犯則實行嚴格責任,侵犯隱私權也不一定要以造成精神損害為后果,只要有非法獲得、未經許可而公開的行為,就產生侵權的結果。
侵害名譽權與侵害隱私權最大的差別在于,前者需要捏造事實進行侮辱誹謗,后者是未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披露事實。
四、拆遷合同糾紛的解決方法
協商、調解、仲裁、訴訟。任何違約行為都可能引起糾紛。對于合同糾紛案件,當事人可以通過下列途徑向律師尋求幫助
1、協商。協商和解是由爭議各方根據合同約定的違約責任和各方實際情況,自行協商而不需通過司法程序解決糾紛的方式。
2、調解。調解通常由各方互諒互讓為原則進行。
3、仲裁。當事人不愿和解、調解或者和解、調解不成的,可根據仲裁協議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4、訴訟。如果當事人一方不愿仲裁,則不能采用仲裁的方式、而只能采用訴訟的方式來解決雙方當事人之間的爭議。所以,訴訟是解決合同糾紛的最終形式。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四條
五、政府拆遷合同違約如何維權
1、依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簽了拆遷補償,房屋被拆遷而征收部門未履行征收補償協議的,被征收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維權。
2、法律依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五條,房屋征收部門與被征收人依照本條例的規定,就補償方式、補償金額和支付期限、用于產權調換房屋的地點和面積、搬遷費、臨時安置費或者周轉用房、停產停業損失、搬遷期限、過渡方式和過渡期限等事項,訂立補償協議。
補償協議訂立后,一方當事人不履行補償協議約定的義務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訴訟。
第二十七條,實施房屋征收應當先補償、后搬遷。
作出房屋征收決定的市、縣級人民政府對被征收人給予補償后,被征收人應當在補償協議約定或者補償決定確定的搬遷期限內完成搬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禁止建設單位參與搬遷活動。
引用法規
[1]《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五條
[2]《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二十七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