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騙一千塊錢的警察是否會管規定是什么?

一、被騙一千塊錢的警察是否會管規定是什么
被騙一千塊錢警察管。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二、被騙一千塊錢警察管嗎
被騙一千塊錢警察管,對于任何真實的報案警方都會管。但是被騙1000元可能達不到立案標準,警方不會立案,如果達到當地的立案標準了,警方會進行立案處理。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條,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利也有義務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舉報。被害人對侵犯其人身、財產權利的犯罪事實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權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報案或者控告。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對于報案、控告、舉報,都應當接受。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移送主管機關處理,并且通知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對于不屬于自己管轄而又必須采取緊急措施的,應當先采取緊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機關。犯罪人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適用第三款規定。
引用法規
[1]《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條
三、被騙500塊錢報警受理嗎,有沒有法律規定
法律咨詢解答治安案件,應予受理;刑事案件,就個案來說,達不到詐騙罪的立案標準,一般不予受理。
1、《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5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第二百六十六條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相關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
引用法規
[1]《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四、詐騙一千元警察是否會管?
1、會。
2、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
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五、被別人騙了68元,一般警察會管嗎?
1、 按照現在的司法解釋,詐騙罪的立案標準是3000元至10000元以上。達到立案標準,就可以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條
六、"你被騙了一千多塊錢,可以報警嗎?"
被騙1000元,受害人可以報警處理。根據法律規定,詐騙公私財物價值三千元至一萬元以上、三萬元至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上的,應當分別認定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的“數額較大”、“數額巨大”、“數額特別巨大”。因此,詐騙數額不足1000元的,尚不構成盜竊罪,但應受到行政治安處罰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法律依據】
《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九條,盜竊、詐騙、哄搶、搶奪、敲詐勒索或者故意損毀公私財物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引用法規
[1]《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四十九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