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調解合同糾紛有哪些規定?
一、如何調解合同糾紛2023,有哪些規定
1、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當事人發生合同糾紛,可以向糾紛當事人所在地或者糾紛發生地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
2、行政調解。主要指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居中對合同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調解。
3、法院調解。法院調解是在人民法院的主持對合同當事人的糾紛進行調解。
二、合同仲裁后可以再訴訟嗎,2023規定
法律分析
一般民事合同爭議,仲裁后不可以再訴訟,勞動合同仲裁后,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同時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九條
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決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銷或者不予執行的,當事人就該糾紛可以根據雙方重新達成的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 第九條
三、臨時合同受法律保護嗎,2023規定
法律分析
臨時合同受法律保護。根據法律規定,合同符合當事人具有相應民事行為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等條件的,應當具有法律效力及法律約束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條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依照其規定。未辦理批準等手續影響合同生效的,不影響合同中履行報批等義務條款以及相關條款的效力。應當辦理申請批準等手續的當事人未履行義務的,對方可以請求其承擔違反該義務的責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合同的變更、轉讓、解除等情形應當辦理批準等手續的,適用前款規定。
引用法規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條
四、2023仲裁能解決合同糾紛嗎
合同糾紛可以通過仲裁解決。仲裁法中有規定,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可以仲裁。合同糾紛發生后,爭議的任何一方均可按照雙方在爭議發生前或發生后訂立的仲裁協議,依法向選定的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五、合同詐騙未遂立案標準是什么,2023規定是什么
合同詐騙未遂立案標準是1、行為人已經著手實行犯罪,是指行為人開始實施刑法分則規定的合同詐騙罪的行為。
2、犯罪沒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沒有完全實現,沒有完成合同詐騙犯罪的全部構成要件。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十三條,經著手實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對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引用法規
[1]《刑法》 第二十三條
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
版權聲明: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布,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